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福州 > 连江县
连江县:山海脉动育新风 文明融合促振兴
//wmf.fjsen.com  2025-11-04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风11月3日讯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更是架起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关键桥梁。作为地处福建东南部沿海的县域,连江县下辖22个乡镇242个行政村,山区、平原、沿海三足鼎立的地理格局,造就了“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的独特现状。连江县平原区域城镇化稳步推进,但山区村庄仍面临文化匮乏、环境脏乱、观念滞后的问题,沿海村庄则出现炫富比阔、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回潮的现象。面对城乡文明发展不平衡的痛点,连江县紧抓“文明铸魂”核心,因地制宜实施“山海脉动”工程,探索差异化建设路径,让文明之风遍吹连江县山海城乡。

“民生小匠”驿站惠民服务——缝纫。

文明实践赋能,品牌引领强服务

连江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构建“平台+队伍+品牌”的志愿服务体系,让文明服务直达基层末梢。在潘渡镇贵安新城,针对外来人口集聚的特点,连江县盘活现有资源打造“民生小匠”实践点,整合缝纫、剪发、维修、义诊等便民服务,叠加矛盾调解、新风课堂等特色内容,孵化出“邻里欢乐集”“户外帮”等多个志愿品牌,让每一位“新贵安人”都能收获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安凯乡同心村,连江县立足国家级鲍鱼健康示范养殖基地的产业优势,打造全国首个鲍鱼IP“我要鲍鲍”,举办“鲍鱼锅边节”等特色活动,在促进本地特产交流的同时,让文明新风随产业发展广泛传播,充分彰显全国文明村的示范引领作用。

连江县东岱镇党群服务集市惠民服务——拍照。

文化基因铸魂,个性发展显活力

依托连江县丰富的文化资源,连江县推动民俗与传统文化创新融合,让群众在文化浸润中涵养文明素养。在丹阳镇新洋村,连江县深挖村情村史,创设孔朱国学馆、革命主题馆、农耕文化馆“三馆融合”的文化阵地,推行“两学两讲”社会治理模式,既持续输出爱党爱国爱乡的精神力量,又锻造了“新洋五桶金”的发展奇迹。如今,新洋村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村财年收入从2018年的7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75万元,文化赋能发展的成效显而易见。在小沧乡,连江县借助山仔库区的生态优势和“三月三”节庆契机,活化畲家婚礼、舞蹈、纺艺等非遗项目,打造沉浸式畲家风情互动街区,让“上春山、来小沧”成为引领潮流的民族风,让畲乡文化焕发新生机。

潘渡镇“民生小匠”妇女移风易俗的感悟分享

移风易俗破题,常态推进树新风

连江县充分发挥民智民力,以系统思维打出移风易俗“组合拳”,构建长效机制。晓澳镇作为连江县的渔业重镇,已实现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全覆盖,连江县指导各村明确红白喜事桌数、餐标等操办标准,建立事前报备、事后报告制度,得到当地群众积极响应,百胜村五兄弟将“祝寿金”转为“公交款”的感人事迹在全县广为流传。在地处偏远的安凯乡飞红村,连江县聚焦生态保护、尊老爱幼等重点,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帮助村里修订村规民约新版“三字经”,这份“自治宝典”还获评福建省第二批优秀村规民约。这些举措让陈规陋习逐渐淡出群众生活,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窑江之声・亭讲”殡葬移风易俗宣讲活动

如今的连江,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斐然。全县移风易俗知晓率达98%,红白事简办率从2022年的52%提升至2024年的89%;建成282个文明实践所(站)、19个非遗基地,年均开展文化活动50余场,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群众自治参与率从60%提至85%,矛盾调解成功率高达99.9%,农村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城乡融合步伐不断加快。

回望建设之路,连江县收获了深刻启示:党建引领是文明建设的核心,连江县始终将乡风文明纳入党组织重点工作,形成“党委统筹、支部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特色赋能是持续发展的关键,连江县立足本地资源打造辨识度高的文明品牌,坚决避免“千村一面”;群众主体是根本基础,连江县通过积分激励、服务下沉、文化惠民等方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受益者”,真正实现文明建设共建共治共享。

连江县农民丰收节暨文明实践日活动泥橇比赛现场

品牌化运作、个性化发展、常态化推进,这是连江县立足山海区域实际,为破解城乡文明建设发展不平衡难题探索出的新路径。未来,连江县将继续立足实际、尊重本地文化民俗,对现有举措加以科学扶持和创新提升,赢得群众更广泛的支持,孕育更多别具一格的文明实践品牌,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文明之花在连江县的城乡大地上持久绽放。(连江县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