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福州
传承文化根脉,点亮敬老时代
//wmf.fjsen.com  2025-10-29 来源:福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当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时,我们迎来了这个承载着尊老敬老传统与登高望远情怀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俗符号,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弘扬重阳节的文化价值,既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阳节的核心内涵,是“尊老敬老”的伦理温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敬重长辈、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重阳节最初的“茱萸避邪”“菊花延寿”等习俗,逐渐演化成了陪伴老人、孝敬长辈的文化符号。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老年人对于精神关怀的需求愈发凸显。弘扬重阳节,就是要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孝亲意识,让“常回家看看”不再是一句口号,让陪伴成为给老人最好的礼物。从为父母准备一顿可口的饭菜,到陪长辈漫步散心,再到耐心倾听他们的往事回忆,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正是重阳节文化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基石。

重阳节还承载着“登高望远”的生命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活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它象征着人们对高远志向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也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工作和琐事所困扰,容易陷入浮躁与焦虑。弘扬重阳节,鼓励人们在这一天走出喧嚣的都市,登高远眺,亲近自然,既能让身心得到放松,更能让人们在与自然的对话中重拾内心的平静与从容。这种对精神世界的滋养,与当下社会倡导的“慢生活”“健康生活”理念不谋而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放心灵的文化载体。

然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一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渐被淡化,重阳节也面临着“节日氛围变淡”“年轻人参与度不高”等挑战。部分人对重阳节的认知还停留在“吃重阳糕、赏菊花”的表面习俗,对其背后的文化精神缺乏深入了解。

因此,弘扬重阳节,需要创新传承方式,让传统节日与时代接轨。例如,一些地方开展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敬老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发起“为老人送祝福”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与;有的社区组织“重阳文化讲座”“老年才艺展示”等活动,让老年人成为节日的主角,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让年轻人感受到重阳节的活力。同时,学校可以将重阳节文化纳入德育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节日,培养他们的孝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弘扬重阳节,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政府应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将重阳节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公共活动;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开展敬老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媒体应加大对重阳节文化的传播力度,挖掘身边的敬老故事,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只有当社会各界都行动起来,才能让重阳节真正“活”起来,成为一个兼具传统韵味和时代活力的节日。

重阳节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弘扬重阳节,不是简单地恢复传统习俗,而是要挖掘其深层的文化价值,让它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传承孝亲敬老的美德,践行登高望远的情怀,让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光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福州文明网 江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