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福建日报评论员
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执政理念。
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强调要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从倡导“四下基层”到开展“四个万家”、从推动棚屋区改造到治理“餐桌污染”……无不体现着以民为本、为民造福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旨归。多年来,福建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持续推进就业、教育、养老托幼等领域改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我们要加倍努力、不懈奋斗,持续增进百姓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短板,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一件一件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收入是民生之源,要健全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联动机制,加快“扩中提低”,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为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让山与海、城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一条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营造和谐宜居的环境。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不仅表现在追求物质丰裕,还追求精神富足、和谐宜居。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社会治理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八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八闽精神文化业态,让特色文化滋润百姓心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造福人民的价值取向,始终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将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将宏大的“国之大者”化为可感的“民之关切”,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