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10月27日讯 近年来,德化县水口镇以“四大维度”系统推进文明旅游的“水口实践”,逐步构建起智慧管理有精度、贴心服务有温度、绿色出行有风度、全民参与有力度的文明旅游新格局。让游客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更体会到人文温度。2025年国庆期间,石牛山景区营收近千万元,水口镇依托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客流精准疏导,游客好评如潮,文明旅游正逐渐成为这座小镇最动人的发展底色。

石牛山景区智慧指挥中心。水口镇 供图
智慧管理:科技让文明触手可及
在石牛山景区,“智慧大脑”24小时运转,是文明旅游的无声守护者,编织起一张文明与科技交织的服务网:智慧指挥中心实时跳动,精准监测各区域游客密度,通过实时数据调度客流;售票大厅内,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一边协助游客扫码购票,一边用方言为老年群体讲解操作流程,温馨的对话声中,10分钟内便为12组家庭完成无接触购票。游客王女士赞叹,从高效购票引导到游览中的垃圾分类提醒,连拍照打卡点都有志愿者帮忙取景,科技的精准与贴心的体验在这里悄然融入每一步旅程。

游客在休憩站补充能量。水口镇 供图
温情服务:文明在细节中生长
水口镇的文明旅游,将人文关怀融入游客动线的每一环。双节期间,水口镇开展一站式服务,调动四辆印有“招手即停,免费乘坐”标识的接驳车,沿景区环线不间断运行。它们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主动迎候的“文明使者”,打破固定站点的束缚,让游客真正实现“随走随停”,从容观景。同时,在景区公路沿线每百米设置的帐篷式“暖心驿站”,则进一步将服务延伸至细微处。每100米设一处帐篷式“暖心驿站”,提供遮阴空间、简易座椅和矿泉水,正如带娃游玩的厦门游客张先生所说:“有了驿站,不用再找树荫,等车时也能歇口气,这种体贴很实在。”双节期间,10个驿站日均服务超7000人次,一句“遮阴歇脚,解决了大问题”的游客评价,道出了暖心服务所带来的真切满意度。

游客在景区乘坐小黄车。德化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绿色出行:骑行彰显文明新风尚
为系统化解景区“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引导游客以更低碳、更从容的方式亲近自然,水口镇于今年创新引入150辆共享电动小黄车,覆盖石牛山游客中心、岱仙瀑布、湖坂村等核心游览动线。游客只需扫码即可轻松解锁,伴随清脆的提示音,车载语音系统持续播报“靠右行驶、减速慢行”,在便捷中注入文明骑行的引导。国庆期间,小黄车累计使用频次突破2000次,有效降低景区内部私家车使用量约30%。这一转变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更在无形中重塑着游览秩序:道路上“车让行人、有序停放”逐渐成为常态,骑行者也成为流动的风景线,与山水相融,与清风共舞。来自福州的游客林先生赞叹:“骑着车吹山风、看风景,不赶路、不拥堵,既环保又自在,这才是真正的‘慢游’!”如今,骑行已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水口镇倡导绿色出行、传递文明理念的生动载体。它让游客从封闭的车厢中走出,以更低的碳排放、更深的沉浸感,与这片土地的真实脉动同频共振。

志愿者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水口镇 供图
全民参与:人人都是文明守护者
文明旅游,在水口镇不是简单口号,而是全民行动。节日期间,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景区设“文明驿站”,提供急救包、雨具等便民服务;黄瑞林调解室年均化解纠纷30余起,让游客“安心游”;民宿老板张大姐的“光盘行动”奖励计划,鼓励游客按需点餐,减少浪费,国庆期间,餐饮浪费率同比下降40%。
“以前总觉得环保是大人事,现在我和同学们能亲手让山林变美,特别有成就感!”五年级学生陈小雨擦着汗说。景区智能监控系统显示,自小学生志愿队参与垃圾清理行动以来,步道垃圾滞留时间从平均2小时缩短至15分钟。游客林先生在观景台驻足时感叹:“孩子们弯腰捡垃圾的身影,比任何标语都更让人触动——这才是文明旅游最美的风景!”
在这里,文明旅游没有刻板的标语,却已融入每一次微笑服务、每一处智能提示、每一场文化互动。如今的水口镇,这片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不仅绘就着一幅生态与人文共生的动人画卷,也为新时代的文明旅游实践提交了一份精彩的“水口答卷”。(德化县委文明办 赖隆琨 张贵昆)

小学生志愿队参与垃圾清理行动。石牛山景区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