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南平
南平顺昌:崇文尚德写新篇
//wmf.fjsen.com  2025-10-2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顺昌县不断赋予谟武“四榜”文化新内涵,绘就文明乡风新画卷——

崇文尚德写新篇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来到谟武文苑,这里原是清同治年间中宪大夫、福州府教授廖品斋的故居,现在成了重要的文化场所。两侧便是‘四榜’文化电子宣传墙,轮播着谟武村评选出的先进人物……”近日,在顺昌县元坑镇谟武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郭淞杰为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解谟武理学文化和“四榜”文化。

几十年前,谟武村的“四榜”(成才榜、功德榜、好样榜、能人榜)文化引领了当地农村新风尚。如今,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元坑镇不断顺应新时代要求,赋予“四榜”文化新的内涵,积极发挥“四榜”文化潜在价值,书写着润泽城乡的文明新篇章。

“四榜”文化在传承中推陈出新

谟武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理学名家杨时、游酢曾到此讲学,朱熹在谟武创办“晦翁书斋”“苍山书院”。谟武先后出了廖刚、廖天觉等先贤名臣。受理学文化的熏陶,在漫长的岁月里,谟武形成了尊崇榜样、弘扬美德的传统。1987年,以朱家传为代表的老同志们采用上榜表彰形式设立“四榜”,引领崇学尚德风尚。

“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入挖掘‘四榜’中的潜在价值,从中汲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郭淞杰说。近年来,元坑镇推陈出新,为“四榜”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我出生在谟武,从小就对谟武文苑‘四榜’上的人很敬佩,现在自己‘榜上有名’,感到非常光荣。希望后起之秀能够从‘四榜’中汲取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目标。”北京顺昌企业商会会长陈绍华受邀回乡讲述个人创业奋斗经历时说。

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刘庆航同样现身说法,在谟武党群服务红色驿站为家乡学子分享大学生活和学习经验,用自己的学习经历,鼓励家乡学子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争取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当地通过“成才榜”上榜学子示范效应,结合开学季经验分享会、线上线下宣讲等举措,营造崇学重教氛围,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激发培育教育振兴新动能。

“榜上人讲榜上事”是元坑镇创新推出的宣讲方式。近年来,元坑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书吧等宣传阵地,开展“四榜”文化宣讲、“‘四榜’文化进家门”宣讲培训、榜上人讲榜上事等活动50余场,并结合多媒体传播,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传播格局。

“‘四榜’文化是在继承中持续发展和完善的。”元坑镇党委书记吴诗源说。相对于过去,如今“四榜”评选标准更加贴合当代需求。“成才榜”新增了对职业教育杰出学子的认可,“能人榜”则更侧重于表彰那些引领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评选对象由只针对本地人放宽至在元坑居住3年以上人员。评选流程也日益公开透明,由村民代表、乡贤及村干部共同参与。

为乡村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老蔡家两兄弟都很肯干,我推荐他们俩都上能人榜。”“邓姐在家照顾老人,她有资格评好媳妇。”……每次“评榜”前,村民都积极推荐身边的先进典型。

为进一步弘扬与传承“四榜”文化,元坑镇推出“村民话事”评“四榜”活动。“通过群众选、群众评、群众学的方式,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让‘四榜’评议成为凝聚人心、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精神纽带。”吴诗源说。

在基层治理方面,元坑镇还将调解矛盾纠纷与“四榜”文化有机结合,于2023年成立“阿睦调解工作室”。

“阿睦”是元坑镇谟武村专职调解员张巧明的小名,工作室以“吃茶话事点”为载体,将约讲的形式与“吃茶话事”工作机制相结合,把茶泡开,把事说开,把心结解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你们家孩子都上了成才榜,成为了全村人的榜样,作为长辈,为了这一点小事闹成这样,会不会给孩子脸上抹黑?”在一次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张巧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让双方握手言和。

张巧明告诉记者,将“四榜”文化与“法、理、情”相结合,是他调解矛盾纠纷工作的“秘诀”。当群众在文化中找到精神归属感,便会自发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四榜”文化为谟武村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阿睦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举办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入校宣传等活动110场次,调解矛盾纠纷约200件,调解成功率达99.8%。通过“四榜”德育熏陶,实现信访量下降、矛盾纠纷减少、化解难度减轻的“三减”实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同时,元坑镇积极推动“四榜”文化与村规民约紧密关联,将上榜为荣、敬老孝亲、生态环保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使村民自觉以榜样为镜,凝聚文明新风新力量。其中“文化传承 争上四榜”这一条更是在乡村治理和文明建设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打造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精神纽带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穿过焕然一新的游酢弄,研学活动朗读《朱子家训》的清脆童音传入耳中。

来到谟武理学文化活动广场项目建设工地,只见现场一派繁忙。据悉,该项目落成后,将成为村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的理想场地。同时,作为宣传“四榜”文化的阵地,助力凝聚人心、淳化民风,还能串联元坑镇文旅示范带,整合沿线资源,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近年来,元坑镇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的真谛,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全面谋划实施谟武文苑修缮、游酢弄巷道、理学文化活动广场及路面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等项目,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元坑镇党委宣传委员赖少娟说,通过“四榜”重点表彰产业发展带头、科技创新带动等方面的优秀人物,还能鼓励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乡村生产经营,营造锐意进取的社会氛围,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榜’文化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和营商环境,同时‘四榜’上的人才也是我们重要的‘人才库’。”吴诗源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充分发挥“四榜”人才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在外能人回乡投资兴业,助力在外青年返乡创业。

谟武村的“四榜”文化,以“成才榜、功德榜、好样榜、能人榜”为载体,将崇学尚德、敬老孝亲、创业反哺、和谐治理融入乡村发展的血脉中。从激励学子成才到树立家风典范,从能人反哺桑梓到“阿睦调解”化纠纷,“四榜”不仅是一面荣誉墙,更成为凝聚人心、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精神纽带。如今的谟武村,一幅“产业兴、百姓富、文化活、治理优”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谟武村将继续以“四榜”为笔,以乡情为墨,书写更多“立榜树人、以文化人”的生动故事。(闽北日报记者 朱昕华 通讯员 廖敏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