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诏安“大理包”宣讲队创新以“理论宣讲+脱口秀”的方式在中山公园宣讲
“原来理论宣讲还能这么‘潮’,脱口秀+铁枝木偶,有理又有趣!”近日,诏安县金星乡古关社区党建公园里笑声不断、掌声连连,“大理包”“四季有理”理论宣讲脱口秀第三季火热开麦。宣讲员们纷纷化身“段子手”,将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大道理”融入轻松幽默的生活“小故事”,引得台下数百名群众捧腹不已。这场别开生面的“乡村之约”,正是诏安“大理包”宣讲队不断创新基层理论宣讲的生动缩影。
“大理包”宣讲队的“潮”,源自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用一系列“跨界融合”的新玩法,让理论宣讲焕发新鲜活力。在这里,铁枝木偶成了“新讲师”,古今对话演绎着“坚守”与“接续”的故事,文化保护传承便悄然入心;传统潮剧唱出了“新曲调”,经典唱段被填入理论政策新词,广受欢迎;三语快板打出了“新节奏”,普通话、本地话、客家话巧妙切换,政策要点随着清脆的竹板声直抵人心。最让年轻人眼前一亮的是“拆盲盒”问答,宣讲员小沈说:“我们把理论知识装进盲盒,谁抽到谁答,答对了有诏安“大理包”文创礼品。大家抢着参与,气氛一下就热了。”从被动听到主动问,“大理包”用创意打破了宣讲的“次元壁”。

活动现场
形式创新只是外壳,让理论真正“活”起来,关键要靠内容的“本土化”转换。“大理包”宣讲员细心收集群众需求,精心打磨宣讲稿,将理论政策翻译成家常话、家乡话,巧妙地将诏安的产业发展、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宣讲风格,“文件上的话群众听着远,我们得变成家里事、身边事。”于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了脱口秀现场的情景演绎;高质量发展蓝图化身“凉亭里话振兴”的现场讨论。宣讲员陈火勇是土生土长的诏安人,他的秘诀是:“多用‘厝边头尾’‘走街串巷’这些大白话,乡亲们听着亲切,讲的道理他们信。”

宣讲队在新华书店阅读空间热力开麦
从零星活动,到如今的足迹串联起全县22个特色宣讲点,形成了一张宣讲阵地图,荣获2025年福建省特色基层宣讲团,“大理包”的成长离不开机制创新。新建立的基层宣讲队管理联席制度,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全县优质宣讲资源,把来自机关、乡镇、企业、学校的宣讲骨干、文化能人、行业专家等纳入“人才库”,变“独奏”为“交响乐”。人才库让资源流动起来,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2025年,共有4篇经验交流在省市级内部交流平台上推广,6个宣讲精品斩获省市级宣讲赛事奖项,相关做法被学习强国、《福建日报》《闽南日报》等省市级主流媒体、刊物、平台报道23次,“大理包”的声音越讲越响亮。

宣讲队创新以“人偶同台”宣讲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点亮丹诏古城
从一场接地气的脱口秀出发,到一项着眼长远的联席制度,诏安“大理包”宣讲队正以持续的创新活力,探索着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的“诏安路径”。下一步,诏安县将继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让党的创新理论随着“大理包”的足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诏安的每一片土地,为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更磅礴的基层力量。(东南网 诏安县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