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一枚红包轻轻折角,便将祝福留存、礼金奉还——广东佛山顺德一对新人的婚礼细节,在网络获数十万点赞。这看似微小的举动,恰似一面镜子,照见了传统礼俗的本真回归,更为全国移风易俗实践提供了深刻启示。
婚俗之变,本质是价值之归。在许多地方仍受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困扰的当下,广东新人“请客不收礼”的做法,精准剥离了“礼”与“财”的捆绑关系。正如新娘吴小姐所言,“请大家来沾沾喜气,能来就是最大的礼”,这种认知背后,是“讲心不讲金”的朴素价值观在传承。从佛山延续十多年的不收礼金习俗,到茂名信宜“红包撕角交还”的传统,广东多地的实践早已证明:情义深浅从不由红包厚度衡量,婚姻珍贵更不在于宴席排场。当“红事一杯茶”成为乡风标配,当结婚种树取代铺张宴请,婚俗便重新回归了见证幸福、传递温情的本质功能。
移风易俗,需有润物无声的智慧。广东的经验可贵之处,在于它跳出了“一刀切”的治理误区,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良性互动。这种新风并非凭空而生,而是源于20世纪90年代顺德乐从个体户“勿带礼金”的自发倡导,历经数十年沉淀成为地域共识;它也并非否定仪式感,而是以“折角红包”“小额利是”等巧妙形式保留祝福仪式,让传统礼俗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放眼全国,高额彩礼压弯青年脊梁、大操大办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仍未根除,“折角红包”启示我们:移风易俗不必追求轰轰烈烈的颠覆,而应善于从传统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凝聚共识。当更多地方能像广东这样,找到符合地域特色的文明表达,让礼俗回归情感本真,就能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明乡风,浸润更多乡土大地。
一枚折角红包,承载的是一代人对文明的向往。移风易俗从来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对文明的提纯。当这种“重情轻利”的新风在更多地方扎根生长,传统礼俗必将焕发更强的生命力,为社会文明进步注入持久动力。(晋江市委文明办 张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