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漳州
文明乡风润沃土,乡村振兴展新颜
//wmf.fjsen.com  2025-10-22 来源:漳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在闽南大地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漳州市以文明乡风建设为抓手,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从制度创新到文化传承,从阵地建设到基层治理,漳州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风文明建设之路,让文明之花开遍乡村每个角落。

走进长泰区林墩办事处林溪村,一块镌刻着“如有族人敢吞肥公银、公租及抏欠、短纳,公革,不许入祠堂”的石碑格外醒目。这条源自祖训的村规民约,如今被郑重地写进了新时代的村民自治章程。“将符合新时代社会价值观的好乡风、好文化传承下来,推动乡村治理向好向善。”林溪村党委书记林国发说。在这里,古老的祖训不再是冰冷的戒条,而是化作了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

制度建设是文明形成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漳州市相继出台《漳州市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构建起完善的制度体系。在漳州市部分行政村建立起“一约四会”制度,通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在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红白理事会制定的婚丧嫁娶新规,让原本攀比成风的大操大办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村民负担大幅减轻,文明新风逐渐深入人心。

阵地建设是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漳州市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县级实践中心、乡镇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如繁星般点缀在漳州大地。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举办“渔家夜话”活动,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政策宣讲,议村务大事,解邻里纠纷。这种接地气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也让村民在参与中提升了文明素养。

价值引领是文明落地的不二法门。漳州组织“百名新时代宣讲师”、道德模范走进田间地头,用百姓语言讲述家国故事。这种“沾泥土”“带露珠”的宣讲方式,打破了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障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

因地制宜是文明创造的革新之举。漳州没有忽视本土文化的力量。实施“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推进闽南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启动“戏剧进乡村、文化促振兴”活动,这些举措彰显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云霄县下河村将百年古厝活化为“孝廉文化教育基地”,平和县将“阳明文化”融入乡村治理,都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些文化地标不仅留住了乡愁记忆,更成为教化乡民、凝聚人心的精神图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漳州市将继续深化文明乡风建设,让文明之花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如村民所说:“现在村里风气好了,环境美了,大家的心也更齐了。”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文明乡风建设的真谛——它不仅改变着乡村的面貌,更塑造着农民的精神世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力量。(漳州文明网 “漳州110” 沈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