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东南网10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庄然 通讯员 吴通华 章烨秋)
“只要纸裂开,就立即撤离。”在土耳其震区的断壁残垣中,寿宁义务消防队队员刘伯兴每隔10分钟就要检查身后用纸糊住裂缝的墙体。同伴叶申贵口袋里始终揣着巧克力,“万一被埋,靠它能多撑几小时”。
10月20日,具备国际救援资质的寿宁义务消防队队员叶申贵和刘伯兴,从浙江完成教学任务回到寿宁,谈起2023年代表中国民间救援力量赴土耳其救灾的经历,语气平静却目光坚定。
从1990年12名青年用毛竹梯、脸盆开启救火征程,经过35年的不断发展跃迁,寿宁义务消防队如今已成为一支拥有460名队员、覆盖全县14个乡镇的队伍。他们构建起“山区15分钟响应圈”,年均处置警情230余起,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
山风卷着火星扑向脸膛,寿宁县清源镇角林村的夜空被染成赤红色。
2023年3月14日,面对蔓延的300亩山火,清源镇义务消防队队长徐金平举起点火器的手稳如磐石:“迎着火头烧!”一条50米宽的防火带在火龙前方奇迹般绽开——这场“以火攻火”的案例,成为寿宁义务消防队专业化转型的生动注脚。
与此同时,27公里外的南阳镇,义务消防队的破拆工具正在高速事故现场迸发火花,队员用液压剪撑开变形的车门,医疗组同步为伤者包扎……共同勾勒出这支民间力量从单一灭火到全域守护的立体化图景。
35年,寿宁义务消防队完成了三次关键跃迁。
2012年,各乡镇队伍开展标准化建设,开始承担交通事故救援;2018年12月,寿宁县义务消防救援队党建联盟成立,联盟对全县14个乡镇18支消防、应急救援志愿队伍实行统一调度,同时,把医疗急救纳入常规职能;至2023年,民生服务已占消防队出警量的35%。“就像山里的竹子,根扎得深了,枝叶自然要伸向更多有需要的地方。”南阳镇义务消防队创始人龚振录这样比喻。
专业化转型背后是体系的强力支撑。在南阳队营房的指挥中心,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全县救援力量分布。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机制层面:寿宁全县通过党建联盟的统筹,18支队伍形成“15分钟响应圈”,300余名队员兼任网格员,使防火宣传、应急送医、矛盾调解等30余项服务下沉到村居。
“救火是治标,防灾才是治本。”徐金平指着角林村新修的防火道说。在他身后,刚接受过急救培训的村民正对村里的消防栓进行日常检查。
暴雨砸在闽浙交界的山路上,托溪乡义务消防队队长吴雄的邮政自行车在泥泞中艰难前行。这位有着25年队龄的“邮路消防员”,正借着送信之便勘察每处陡坡急流——这是寿宁义务消防队省际联防机制的日常缩影。
加入义务消防队以来,吴雄利用邮递员走村入户的优势,绘制出首张省际救援风险地图。 “边界不是屏障,而是联动的纽带。”吴雄的邮包里常年备着救援日志,上面密布着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风险点标注。
2015年,托溪乡义务消防队与浙江庆元县建立首条跨省救援热线;2024年,在闽浙边界森林火灾联合处置中,两地队伍5小时控制200亩火情,联防机制填补了省界救援的“缝隙地带”。
2021年,河南暴雨成灾时,这支深山里的队伍24小时内集结24辆救援车,千里奔赴新乡灾区,他们用自制的遥控消防炮排水开道,46小时转移群众300余人。队员徐群跳进齐胸深的水中背出被困老人时,救援服里漂出的竟是一片片来自闽东的茶叶——那是出发前乡亲们塞的茶包。
如今,寿宁义务消防队的省际救援已形成“平时风险共查、灾时力量互补、战后经验共享”的闭环。吴雄的邮路勘灾数据接入党建联盟平台,可实现对三省交界处的17个高风险村的隐患动态监测。
不仅走向全国,寿宁县义务消防队还走出国门,在国际救援中一展身手,诠释着生命无价的担当。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7.8级地震。在土耳其哈塔伊省的残垣断壁间,寿宁义务消防队的叶申贵与刘伯兴在持续的余震中开辟生命通道。
跨国救援的背后是寿宁义务消防队十余年的专业积淀。
2009年,首批队员赴浙江红十字会接受国际救援培训;2021年河南水灾的实战锤炼,使队伍掌握洪涝、地震等多灾种处置流程;至2023年,已有5名队员通过国家地震救援中级资质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