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福州 > 鼓楼区
重阳敬老需从“一时暖”走向“长久安”
//wmf.fjsen.com  2025-10-21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当银发浪潮扑面而来,这一承载千年民俗的节日,早已不只是“登高赏菊”的符号,更成为丈量社会温度与制度厚度的标尺。新时代的敬老之道,绝不能止步于节日里的短暂仪式感,唯有构建起以家庭为根基、以社会为纽带、以政府为后盾的三维支撑体系,才能让“夕阳无限好”的愿景,转化为“朝阳暖人心”的现实。

敬老之基在家庭,用亲情熨帖孤独。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子女将“尽孝”等同于物质供给,却忽略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渴求。对独居老人而言,最珍贵的“礼物”从不是保健品,而是子女每周的上门探望。家庭敬老应回归“常回家看看”的本质,陪父母聊聊家常,帮他们整理房间,耐心倾听老人的过往故事,这些细碎的温暖远比金钱更能熨帖老人的心。同时,家庭成员应主动扛起照护责任,学一点基础的健康护理知识,让家真正成为老人可依的“温暖港湾”。

敬老之桥在社会,用众力织就网络。敬老从不是少数人的“爱心善举”,而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近年来,“时间银行”模式在多地推广,志愿者为老人提供陪诊、代购等服务,服务时长能存进“账户”,待未来自己需要时兑换帮助,这种“互助式养老”能激活社会力量,形成良性循环。此外,企业可发挥资源优势,如电商平台设“适老化购物专区”,把复杂操作简化成“一键下单”;社区可打造“银龄活动中心”,组织书法班、合唱团,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当社会各界立足优势提供关怀,敬老便会成为普遍风尚。

敬老之盾在政府,用政策兜牢保障。面对老人多元的需求,政府需从“宏观规划”到“微观服务”全面发力。一方面要加大养老基础设施投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助餐、助浴、康复服务;另一方面聚焦“急难愁盼”,如针对“数字鸿沟”开展智能技术培训,针对失能老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加强养老行业监管,规范机构运营,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政策红利惠及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老人。

家庭情感守护、社会多元参与、政府政策兜底,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唯有将敬老从“节日议题”转化为“日常实践”,从“单一行动”升级为“协同发力”,传统孝道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鼓楼区委文明办 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