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公民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撑。深入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课题,其在文明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中华民族历来是重视道德修养的民族,从“孔融让梨”彰显的谦让美德,到“一诺千金”诠释的诚信本色;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展现的家国情怀,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的敬业担当,这些流传千年的道德故事,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我们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回望历史长河,无数先贤用行动践行道德准则:孔子周游列国传播仁爱思想,岳飞精忠报国坚守忠义初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彰显气节风骨。他们的道德表率,不仅塑造了个人崇高形象,更引领着社会风气向上向善,让道德基因在中华大地上深深扎根。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在道德建设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大声喧哗违背社会公德;少数从业者弄虚作假、敷衍塞责背离职业道德;个别家庭亲情淡漠、家风失序弱化家庭美德;部分人自私自利、言行不一忽视个人品德。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损害社会和谐。社会的进步,不应只停留在物质财富的积累,更要实现精神文明的同步提升。践行公民道德,是我们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一道精神门槛。即便生活富裕,我们依然要坚守道德底线,让文明素养与物质生活同频共振,让道德力量为社会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从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道德建设提供行动指南;到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树立可学可做的道德榜样;从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到将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社会宣传,推动道德理念深入人心。一系列扎实举措,有力遏制了不良道德现象,推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因此,弘扬公民道德,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良好的道德风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我们要绷紧道德建设这根弦,耕耘好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精神良田”。从日常言行做起,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在工作岗位恪尽职守,在家庭生活孝老爱亲,在人际交往诚实守信,不弃微末、不舍寸功,形成全社会共同践行公民道德的强大合力。只有这样,14亿多中国人民才能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文明和谐,国家才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漳州文明网 “漳州110” 邓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