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东南网10月20日讯 作为福建省首条新时代文明实践带的延伸成果,鼓浪屿屿邻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以龙头路为核心,串联中南银行旧址、延平戏院等文保点位,立足“历史-国际-社区”三维融合,将世界文化遗产的厚重底蕴与文明新风深度结合,为鼓浪屿注入新活力,更让居民与游客感受到文明建设带来的幸福温度。
历史底蕴焕新:让文保建筑“活”起来
漫步鼓浪屿,昔日静态的历史建筑正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屿邻街区实践带通过“文明街区+实践特色”模式,推动“屿邻商圈”文明公约落地,在文保点位周边设置文明实践主题打卡点,吸引游人驻足的同时,也让文明理念随历史景观深入人心。
不仅如此,实践带持续推动非遗传承走进社区、走进学校,闽南传统技艺在龙头路的烟火气与书香中悄然绽放。无论是街头的非遗手作体验,还是校园里的传统文化课程,都让历史传承与文明实践在此深度交融,让鼓浪屿的文化根脉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文明赋能发展:提升街区活力与国际范儿
音乐快闪已成鼓浪屿街头的“清新风景”——由文明商家组成的鼓浪屿青年合唱团,让悠扬歌声在历史建筑间流淌,用音乐串联起街区与世界,传递鼓浪屿的活力与温度。而实践带开设的“文明商家学堂”,更从语言能力、文化适配、服务升级三个维度,为商家提供文化沙龙、英语实训等多元培训,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在“文明商家学堂”指导下,多家餐饮商户推出中英双语菜单,从“林家厚味海蛎煎”(Lim's oyster fried)到“九层塔焗龙胆石斑”(Baked Grouper with Basil),规范的英文标注让国际游客点餐更便捷,进一步提升了鼓浪屿商圈的国际化服务水平,让“历史国际社区”的定位落到实处。
温度传递民心:“屿邻卡”架起商居和谐桥
“有了‘屿邻卡’,在岛上吃饭、购物都能享优惠,工作人员还上门帮我们老年人办理,特别贴心。”鼓浪屿居民陈能康的话,道出了“屿邻卡”带来的实惠。这款由龙头社区党委联合鼓浪屿街道商会推出的服务卡,整合社区商业与生活服务资源,通过“i 厦门”小程序即可添加,为鼓浪屿户籍居民和长期驻岛从业者提供惠民消费服务,精准连接商家与居民需求。
“一方面为合作商家引流,另一方面给居民送福利。”文明商家联盟主理人沈春长表示,“屿邻卡”实现了商居双赢。不仅如此,每月文明实践集中日,众多商家还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义剪等便民服务,让文明风尚浸润社区日常。
截至目前,屿邻街区实践带已开展50余场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从文化传承到商业赋能,从便民服务到商居互动,全方位勾勒出鼓浪屿“历史与现代同频、国际与本土对话、社区与商业融合”的文明新图景。未来,这条实践带还将持续探索创新,让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明底色愈发鲜亮,让居民与游客的幸福感在细节中不断提升。(东南网 卢超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