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福州
凡人微光聚星河 文明薪火永相传
//wmf.fjsen.com  2025-10-20 来源:福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活动现场,“中国好人”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感人故事,并与全国道德模范互动交流。网友纷纷留言:“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他们用点滴行动汇聚力量,让平凡变得不平凡,向他们学习!”(10月15日 中国文明网)

选树凡人典型,筑牢文明创建根基

文明创建的生命力在于扎根群众,道德模范的感召力源于真实可感。选树凡人典型,关键要坚持“小切口、深挖掘、常态化”原则,跳出“高大上”的塑造误区,把镜头对准基层一线的普通人。这些典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在岗位上的坚守、生活中的善举,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生动的具象化表达。从乡村医生数十年如一日的义诊服务,到个体商户诚信经营的坚守承诺,这些“于细微处见精神”的事迹,能让群众产生“榜样就在身边、善举人人可为”的共鸣。这种扎根群众的选树逻辑,不仅破除了道德模范的“距离感”,更将文明创建的根基深植于社会肌理之中,让向上向善成为群众的自觉追求而非被动要求,为文明建设提供最广泛的民意支撑和行动合力。

放大榜样效应,激活文明实践动能

榜样的价值不仅在于表彰,更在于通过多维传播和实践转化,实现“一人行善带动一群人向善”的效应裂变。放大榜样效应,需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传播矩阵,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好人工作室等阵地开展事迹巡讲,让模范故事可听可感;线上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让典型事迹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广泛群体。更重要的是要搭建实践转化平台,引导群众从“感动”走向“行动”,比如组建以榜样命名的志愿服务队、开展“跟着榜样做公益”等活动,推动榜样精神转化为具体实践。当道德模范的事迹从“宣传材料”变成“行动指南”,当“好人效应”形成“涟漪扩散”,文明实践就能实现从“关键少数”向“广大群众”的拓展,让文明创建成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

健全长效机制,涵养文明向好生态

让好人有好报,才能形成“行善者光荣、崇德者受尊”的良性循环,这需要健全长效化的保障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礼遇体系,既要给予道德模范荣誉表彰,也要在医疗保健、就业创业、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政策倾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完善动态培育机制,定期开展榜样回访、培训提升等工作,帮助榜样持续发挥示范作用,同时建立健全推荐、评审、公示的规范化流程,确保选树过程公开公正。从国家层面的“中国好人榜”评选,到地方层面的关爱帮扶举措,只有形成“选树—宣传—关爱—传承”的完整工作链条,才能让道德建设摆脱“运动式”模式,进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良性轨道,为文明向好生态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让道德薪火代代相传。

从138名新晋“中国好人”到遍布全国的道德模范群体,他们用平凡坚守书写不凡人生,以道德之光点亮文明征程。当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汇聚成磅礴力量,当榜样示范引领社会风尚,我们的文明创建必将迈上新台阶,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必将更加璀璨夺目。(福州文明网 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