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厦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开展学习宣讲活动
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湖里区以文艺助讲,现场还配套举办多样化志愿服务,赢得群众点赞。
主题宣讲活动在军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
东南网10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 通讯员 李恬怡)
厦门市委文明办依托6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资源,精心部署,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在全市掀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学习热潮。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五卷贯通起来系统领会,致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
原原本本学,理论根基更牢
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集美区三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内书声琅琅。
与成人的理论学习不同,本次学习活动并未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而是精心挑选了与青少年成长、国家未来发展规划密切相关的篇章,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比喻,将深邃的思想深入浅出地予以阐释。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青少年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中国梦”与“发愤图强”的论述,纷纷立下青春志向,情真意切的分享赢得阵阵掌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学习理论政策的阵地,青少年在此学习,有助于筑牢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三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洪巧丽说。
无独有偶,9月27日,翔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携手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欧厝社区党委,共同开展集中学习宣讲活动,并实地探访欧厝社区。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今年,厦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阵地作用,整合宣讲力量带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集美区统筹盘活理论宣讲团、关工委、道德模范、社区老党员等多方宣讲力量,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终端,每月定期开展1至2场理论宣讲,并开发“微视频+互动答题”等课程;翔安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安排学习宣讲活动186场次,聚焦“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先后开展各类学习、宣教活动70场次……
当党的理论好声音入脑入心,便汇聚成时代文明最强音。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新时尚,主动让座、文明用语、礼让行人等现象更加普遍;移风易俗、喜事新办成为乡村文化新名片;一个个家庭弘扬优良家风,为小家谋幸福、为大家送温暖……这一系列由内而外、可观可感的文明嬗变,正推动着厦门人民以更加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阔步新征程。
联系实际学,实践动能更足
“同志们,书上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就是我们村最真实的写照吗?当年我们种下生态茶,发展乡村旅游,走的就是这条正确的路!”莲花镇军营村村民苏银坂说。
9月19日,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联合在莲花镇军营村实践站举办“同你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主题宣讲活动。苏银坂的话,立刻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现场气氛活跃起来。
莲花镇军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张一平说:“我们始终以服务村民为中心,积极引入生态茶园、平菇和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助力军营村高质量发展。”
学习一结束,思想的火花迅速转化为行动的火种。区卫健局和融媒体中心的学员代表走进村落,为村民义诊和培训直播技能,党的创新理论,就这样从书本文字转化为服务群众、赋能发展的“金钥匙”。
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生动的、鲜活的,学习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与时俱进的。厦门打破路径依赖,探索更符合时代特征、更贴近群众需求的表达方式与传播路径。
9月25日,由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手打造的“新时代理论宣讲共建点”揭牌,双方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新的理论传播阵地和实践育人平台。“学院特色项目‘马博士来了’也入驻共建平台,将组织学生以生动鲜活的方式走进实践中心开展宣讲。”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晓峰说,此举不仅锤炼学生“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的过硬本领,也为基层理论宣讲注入青春活力与新意。
放眼全市,一系列注重实效、创新形式的宣讲活动正蓬勃开展——同安区实践中心联合区委宣传部开展“理响银城·星火信仰擘画万象蓝图”理论宣讲比赛,选手们激情开讲,以赛促学、以学促行;看一场精彩的答嘴鼓表演,听一段闽南语讲述的时代新变……湖里区以文艺助讲,让理论普及半径持续拓展,现场还举办公益剪发、义诊、金融服务、教育咨询和趣味游戏等多样化志愿服务。
融会贯通学,文明画卷更美
理论来自实践,最终也要回归于实践。
日前,在海沧鳌冠社区,一场主题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从青砖缝里到摊贩江湖的信任建立实验》的宣讲正在进行,宣讲人毕小超结合“第五卷”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篇章,深情号召:“新时代,各级党委和政府着力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水平,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我们也要厚植民生情怀,用心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更高、幸福成色更足。”
放眼鳌冠社区,原本的城中村经过治理,已成为集烟火融城、人文古韵、浪漫海滨、山林野趣于一体的复合型滨海休闲度假区,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一直以来,厦门市委文明办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问题,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中心建设、项目设置中,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
“厦门文明实践”小程序显示,今年上半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开设涵盖艺术、养生、信息技术等课程1314班次,服务老年学员3.2万人次,让老年人有所学、有所乐。
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厦门市委文明办以实践中心(所、站)为“主动脉”,打造了一大批“不设墙”的实践点,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以“我们的节日”“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6172场次,吸引超12.5万人次参与,越来越多群众体会到“文明让生活更幸福”。
厦门市委文明办不断拓展“文明实践+”内涵,培育“文明实践+书院文化”“文明实践+企业服务”“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等一批传得开、叫得响的品牌项目,实现文明成果的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