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漳州 > 长泰区
长泰:治理之树结硕果 踔厉奋发新征程
//wmf.fjsen.com  2025-10-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长泰经济开发区俯瞰图

东南网10月15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杨凌怡 通讯员 郑晓梅 陈玉师)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观点,践行改革实践成果,促进高质量发展。

漳州长泰区自1998年率先成立“615勤政申诉中心”,开启机关效能建设的改革之门,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各项工作高效、高质落地。

“没想到现在这么顺畅就把事情办好了!”日前,在长泰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大厅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的李先生发现,原本需要来回折腾好几趟的手续,在工作人员协助下不到半小时就全部办妥。

这样的高效服务,如今在长泰已然是常态。可回望20多年前,却没人敢想。彼时,正值90年代末,伴随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长泰也频频遭遇“成长的烦恼”,“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成为办事群众反映的焦点,差评声不断。如何破解?

1998年,“615勤政申诉中心”成立,拆掉难进之“门”,专治机关“效能病”,首开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的先河。短短一年半时间,该中心便办结投诉720件,办结率超过98%。“遇麻烦,有难处,去找‘615’”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口头禅,一场影响深远的“效能革命”的风暴就此拉开序幕。

一门之变,不仅折射出群众与企业办事的便捷高效,更映照出长泰自我革命的坚定步履。27年过去,当年播下的效能种子已长成枝繁叶茂的治理之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今天的长泰,正实现从“解决问题”升级为“预见问题”、从“百姓投诉有门”迈向“政府服务上门”的跨越,长泰区连续9年位列市对区绩效考评全市前三。

向改革要效能,夯实高效运转的制度基石

如何让效能建设从“一阵风”,化为“常态雨”?又如何将“单个点”的突破,扩展为“整个面”的覆盖?长泰深谙,唯有构建科学严密的监督考核体系,方能打破窠臼,让高效运转成为机关常态。

2013年11月,《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条例》正式通过,长泰的效能建设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按照条例要求,长泰将其完善为机关效能建设“十项制度”,以刀刃向内改革破解机关效能痛点。

近年来,长泰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加大制度机制创新供给,推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建立健全“指标考核+工作评议+正向激励+察访核验”的考核模式,并在内部构建起一套多维绩效档案与“一岗十级”动态管理机制。这些制度并非墙上的一纸空文,而是真正带电的“高压线”。

“这让大家意识到,效能考核不再是‘软指标’,而是‘硬杠杠’。”长泰区效能办分管领导杨龙图介绍,考核指标既包括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硬任务”,也涵盖群众满意度、企业评价等“软指标”。这套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面子”“票子”“位子”紧密挂钩,让“干好干坏不一样”成了真规矩。

在推进落实方面,长泰构建了党政督查一体、左右协调联动、上下贯通融合的新时代“大督查”格局,以“大督查”推动“大落实”,在漳州率先成立区大督查办公室,形成长泰区新时期督查工作新合力。同时,建立起“十个一”机制,推动区领导带头“心中有数、脚下有路”,“具体再具体”“精细再精细”抓好各项工作。

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共同构筑了长泰效能建设的“四梁八柱”,将机关运转推上了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的轨道,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深化。20多年来,受访各类群体对各级机关干部作风状况的满意率逐年稳步上升。调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受访者对长泰各级机关干部作风状况的满意率达95%以上。

向作风要战力,锻造沉在一线的实干队伍

作风不改,谈何发展?要拧紧作风“螺丝钉”,跑出发展“加速度”,长泰认准一个“实”字。

不久前,长泰区选派18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前往民营企业生产一线“拜师”取经,开展为期一年的驻企服务锻炼,让干部在服务企业的生动实践中壮筋骨、长才干。

驻企期间,这批年轻干部身兼多职:不仅要担任政策“翻译官”和问题“吹哨人”,还同时承担课题“研究员”的角色。他们每人带着1~2个调研课题深入企业,从车间到管理前沿,开展“沉浸式”调研。

“我们不仅要‘走出去’,更要‘沉下去’。”长泰经济开发区派驻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锻炼的年轻干部陈倩表示,“我的目标是当好‘助攻手’,既把政策红利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企业,也精准掌握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协调纾困,努力将企业的‘问题清单’转化为高质量的‘对策建议’。”她希望这一年能实现“服务企业、锻炼自己”的双赢。

近年来,长泰区扎实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驻企特派员等特色帮扶活动,综合运用随访笔记等措施,用心用情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沉下去”的同时,长泰也坚决向作风顽疾“亮剑”。通过实施“一线看作风、多维识干部”专项行动,建立干部成长“五条通道”,深化“五不”问题暨“躺平式”干部、“股长做派”“科长天大”作风突出问题等专项整治。

与此同时,效能督察的“探头”作用持续强化。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中梗阻”“庸懒散”等问题,长泰采取“专业督查+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任务清单、问题清单、销号清单”闭环管理,让机关干部绷紧作风之弦,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蔚然成风。

2024年以来,已运用“四种形态”教育帮助干部21名,嘉奖“敢啃硬骨头”型干部189名,树立了“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渐渐地,长泰的干部队伍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等着办”转变为“主动办”,一支沉在一线、干在实处的铁军正在形成。

向创新要活力,打造“不找人好办事”的营商环境

随着机关效能建设逐步深化,这支“实干型”干部队伍推动各项改革落地生根,使长泰发展继续勇立潮头。

“我们可以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节省您的办理时间。”“你提交的材料中,这部分需要完善。”“项目申报已提交,我们会持续跟进并及时向您反馈进度。”……一大早,长泰区行政服务中心“跑腿办”窗口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接听咨询电话,为企业答疑解惑。

2023年,长泰区建立营商环境“118机制”,通过整合帮代办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前期办等涉企服务部门,组建“一窗一网一次通办”的“跑腿办”,打造“不找人、好办事”营商环境。如今,长泰区已实现营业执照“即来即办”、企业开办“零成本”,并依托“跑腿办”服务模式,创新推出“工业企业补办不动产权证一件事”专窗。截至目前,全区1183项政务事项全部支持全程网办,办结率达100%,企业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跑腿”换“减负”,“营商”变“赢商”。2024年数据显示,长泰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0家,连续三年新增新上企业家数保持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329家,2024年工业投资完成46.10亿元,技改投资完成33.58亿元,占比72.8%。

不止步于1.0版本的“跑腿办”,长泰还持续推动服务模式迭代升级。今年,一位聪明高效的“新同事”——AI政务助手“候喜”的加入,为长泰政务服务持续“上大分”,正成为群众办事的得力帮手。

“办理出租(网约车)资格报名时,通过‘候喜’一问一答,没一会儿就办好了,特别省心。”司机李杰说。

今年6月,“候喜”接入“长泰政务服务”公众号,群众只需关注公众号,即可享受便捷智能服务。随后,完成功能升级的“候喜”更实现了从“智能导办”到“智能帮办、代办”的跨越——不仅能清晰指引办事流程,还可直接协助办理部分业务。值得一提的是,“候喜”还能对上传材料进行预审,快速判断材料是否齐全、照片是否符合规范,有效避免群众因材料问题反复提交。

目前,“候喜”已支持办理40项高频民生业务,涵盖不动产查询、出租车(网约车)从业资格报名、护照与通行证申办、多项职业资格认定及残疾人证办理等。并推出“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机制,在“掌办网办”专区配备专人辅导,尤其为不熟悉AI操作的群体提供手把手教学,以人性化服务消除数字鸿沟。

作为“118机制”在数字化层面的延伸和补充,“候喜”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政务服务,它不仅是对现有办事渠道的有效补充,更是长泰区构建“服务型、智慧型政府”的重要载体。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二十七载砥砺,长泰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重塑政务生态,以“数字赋能”的智慧引领效能跃迁,服务持续加温、窗口常焕新颜,长泰这场“效能革命”的征程仍在延续。它在一次次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中,实现了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跨越,书写着高效治理、一心为民的生动篇章。

长泰区行政服务中心“网办掌办专区”

东方醒狮科研人员做实验 王文强 摄

长泰区第三届民营企业发展暨政产学研对接大会发布“不找人,好办事”营商服务专栏暨营商环境“118机制”。

宏阳鑫精密科技(福建)有限公司专门将四面锦旗送至长泰区行政服务中心。

长泰区行政服务中心跑腿办窗口前,市民、企业到此咨询、办理业务。黄子君 摄

长泰区俯瞰图 长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