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漳州 > 漳浦县
县域现代化, 需要一场“政府角色革命”——从漳浦实践看基层治理新思路
//wmf.fjsen.com  2025-10-16 苏益纯 林惠卿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县域经济如何突围?这是困扰许多地方发展的现实难题。在福建漳浦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答案:政府的自我革命,正在成为县域现代化的破局关键。

曾几何时,县域发展陷入这样的困境:要么政府大包大揽,市场活力不足;要么放任自流,产业低端徘徊。漳浦的突破,始于政府角色的深刻转变。

在这里,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招商,不是简单地给政策、批土地,而是带着专业的团队、带着产业的思考、带着共赢的方案“上门”。这种变化看似细微,实则意味深长——政府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变成了与企业同频共振的“同行者”。

更值得关注的是,漳浦设立了产业发展母基金。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招商的路径依赖,政府不再仅仅依靠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传统手段,而是通过资本纽带,与优质企业形成深度绑定。这种“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做法,体现了现代治理的智慧。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陷入“跟风招商”的误区,什么产业热门就追什么,结果往往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漳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始终坚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清洁能源、精细化工等产业在漳浦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扎根于当地的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政府要做的,不是盲目追逐热点,而是为既有的产业基础提供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这就像园丁种树,不是到处移栽名贵花木,而是把适合本地优越条件的树种培育成参天大树。

这种“生态培育”思维,体现在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专窗”到龙睿资本的市场化转型,每一个举措都着眼于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当地政府深知,自己的任务不是选择赢家,而是打造能够让更多企业获胜的赛场。

改革进入深水区,考验的是当地政府的勇气和智慧。漳浦的实践表明,真正的改革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要敢于触碰核心难题。

龙睿资本获得“AA+”评级,这个看似独立的金融事件,背后却是县域国资平台向市场化、现代化企业的艰难转型。这意味着政府要放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打破行政干预的惯性,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自我革新,这需要非凡的勇气。

同样,“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专窗”的设立,体现的是政府敢于直面问题的担当。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往往牵涉多方利益,解决起来费力不讨好。但漳浦政府深知,不解决这些“拦路虎”,发展就难以轻装上阵。

漳浦实践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或许在于重新定义了政府在县域发展中的角色。

政府的“有所为”,体现在战略引领上,要基于对本地实际的深刻理解,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体现在生态培育上,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体现在改革创新上,要敢于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政府的“有所不为”,体现在尊重市场规律上,不越俎代庖,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体现在包容审慎上,给新业态、新模式留足成长空间;体现在权力约束上,把该由市场决定的选择权交还给市场。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期待更多县域能够像漳浦一样,以政府的自我革命引领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这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苏益纯 林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