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泉州 > 安溪县
安溪:“石榴籽”里筑同心 “共富路”上产业兴
//wmf.fjsen.com  2025-10-1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盛富村走上产业共富道路(盛富村供图)

安溪县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6万余人,有盛富、横坪、善坛3个民族村,有畲族、苗族、土家族等40个少数民族(其中包含台湾少数民族)。近年来,安溪县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思想引领到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走出一条高质量民族团结进步共富之路。

乡风文明 和美乡村入画来

金秋时节,漫步于官桥镇善坛畲族村小道,处处干净整洁,文明有序,呈现出浓厚的文明和谐氛围。

“这几年,我们着力打造的美丽乡村名片已经打响。”善坛村党支部书记钟乾生告诉记者,2021年,村里将荒废已久的茶园梯田改造成全长1.3公里的文化长廊,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善坛村还对闲置甚至废弃的旧祖厝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改造,打造成“高颜值”民宿村。

钟水喷是善坛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他和堂兄弟协商后,将共有的祖厝瑞兴厝修缮打造成特色民宿,让老屋焕发出新生。

如今,善坛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建设文化长廊、法制文化阵地、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抓好移风易俗、乡村文明建设,让村民幸福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走进湖上乡盛富村特色畲族园,园内设有畲族服饰展示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竹编体验中心,还建了电商推广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配套设施。“我们借助党史学习教育馆、畲族园等阵地,创新多种形式,不断筑牢文明村镇创建‘桥头堡’。”盛富村党总支书记钟冠鹏说。

产业兴旺 走出共富新路子

文明乡村的建设,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早在400年前,心灵手巧的盛富人就地取材,编织各种竹编器具。2016年,村民钟连春提议成立竹编合作社,并挨家挨户拜访,几位老手艺人愿意一试,节节高毛竹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坚持“农户自主生产、统一毛竹配送、统一质量管控、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的制度,走抱团发展、共享成果的道路。

有着近50年竹编经验的钟木春,不仅竹篮、竹篓等传统竹制品做得好,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社交平台推广产品,吸引了不少天南地北的客户。

“村民们用心学习,现在推出的产品非常多,销路也广。”钟冠鹏自豪地说,过去的盛富村是省级重点扶贫村,如今盛富村(竹制品)获评全省“一村一品”。

立足自身资源,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

去年3月,善坛村发布“善坛畲族村区域公用品牌”。“该品牌为善坛村集体所有,全体村民可以共同使用。”据钟乾生介绍,围绕该品牌,善坛村大力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开辟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最稳定最有效的渠道。

守望相助 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交融汇聚、多元一体,这是石榴籽的特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

“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民族团结一家亲。”这是凤城镇凤山社区党委书记刘月芳多年来坚持的理念。记者走访看到,凤山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内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元素,打造互嵌式社区环境。

“最近怎么样,你有空要常来社区坐坐。”清晨,刘月芳特地来到社区菜市场,见见她的老朋友黄康勤。59岁的黄康勤和儿子是台湾少数民族。“社区经常关心我有什么困难,还操心我孩子找对象的事,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黄康勤笑着说道。

据了解,安溪县创新服务模式,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凤山社区,创建城市民族工作示范点,推出“红石榴服务站”一站式服务窗口,定期走访慰问各民族流动人口,打通了服务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安溪县委统战部还在外来各族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创建“石榴籽之家工作室”,为外来各族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位于湖头光电产业园的“石榴籽之家”,就通过做实、做细、做深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工作,成了他们的“贴心人”。

“打好‘文明牌’,唱响‘振兴曲’,走好‘团结路’。”如今的安溪,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正绚丽绽放!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张晓明 通讯员 高培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