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
奋勇争先系列述评⑥丨山海作答 绿色发展
//wmf.fjsen.com  2025-10-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武夷山市入选我省首批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名单。图为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景观。黄海 摄

东南网10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陈旻)

俯瞰福建,曲折绵延的海岸线与峰岭耸峙的山脉勾勒出了八闽大地的主线条。这片绵延的山海,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与实践地。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到这里。“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对八闽山海的关心,凝聚在殷殷嘱托中。

深深期许,重若千钧。一年来,福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追新逐绿、向海图强,持续深化美丽福建、海上福建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领先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持续增长。青山碧海间,高质量发展作答铿锵回响。

从山顶到海洋

构建山海联动大格局

天蓝海碧、水清土净,连续46年全国最“绿”。百尺竿头如何再进?

“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方向明、路线定。

一年来,《关于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的意见》《关于加快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行动方案》接连出台,建章立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草坡入水、水清岸绿,九龙江两岸焕然一新。源头,龙岩市新罗区经过煤矸石综合治理,还江畔绿水青山;中游,通过种养互补、消纳排污,漳州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9.2%;入海口,厦门、漳州携手“智”理陆源污染物和漂浮垃圾……在上下游贯通一体的流域治理体系下,九龙江生态环境正加速优化。

观一隅,知全局。上游地区坚持源头预防,构建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流域沿线,统筹推进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治理;下游地区,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河口地区,河海联动治理,全面开展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保护修复鸟类迁徙通道……山海联动,福建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大格局日渐清晰。

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从全年常绿到“四时有花、四季有景”,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居全国前列……把良好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福建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修复,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6年优秀,生态环境质量优中有进。今年1—9月,全省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7.8%,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100%,春夏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6.6%。

福州上榜“国际湿地城市”,“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实践”入选第十四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示范案例……一个个荣誉花落福建。

领跑多年的“生态优等生”,正向山海交相辉映、城乡相得益彰的美丽福建加快进发。

金秋风起,厦门湾岸线水清滩净,游人如织。坚持陆海统筹、系统修复,厦门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在城区内就可以看见中华白海豚的城市。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推动的西湖治理实践,福州的碧波从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上福道”流淌到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的滨水景观带,从“小山水”走向“大山海”的生态福地赫然在目。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君山片区北港村,沿着去年底完工的沥青景观步道,游客漫步码头、沙滩、石头厝,在文创集市里收藏“北港记忆”。一个个传统渔村变身文旅胜地,平潭综合实验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入选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放眼八闽大地,“五大美丽”建设如火如荼,至目前全省累计获命名44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市)、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条美丽河湖、5个美丽海湾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数量居全国前列。

厚植绿色底色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

发展与保护,在福建一直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以绿色发展为主轴,形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9月8日,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上,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结果揭晓,“福州市滨海新城砂质海岸生态减灾案例”成功入选,并向全球推介。

实施海滩整治与养护、滨海防护林种植与建设、海堤堤后湿地生境恢复……由海向陆,滨海新城构建出自然缓冲带与亲水空间区交错融合的空间体系,增加了滨海新城的生态优势和战略价值。

良好环境“筑巢引凤”,一个“显山、露水、透绿、亲海”的新城加速崛起。福州新区从昔日的滩涂荒地,发展为创业热土、宜居新城,新区智算中心二期、腾讯云项目、长乐机场综保区人工智能智算中心等加速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先后落户,数字新基建体量占全省一半以上。

“颜”“值”同升的蝶变故事,在八闽大地不断上演。近年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区域间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福建阔步走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之路上。

政策发力,优化绿色布局。福建出台《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和管理;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严格管控“三区三线”,从源头护佑绿水青山。

产业向新,加快绿色转型。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超65%,全省建设3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7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已建、在建电动船舶数量占全国34.5%,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超98%,新能源公交车占比93.2%……以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福建下气力调结构、促升级,加快绿色生产、发展绿色产业。

资源提效,实现绿色价值。放眼八闽莽莽群山,林业资源以不同形式转化为证券化资产,山林有了更多绿色打开方式,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2024年达8121亿元。实施新一轮汀江—韩江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健全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今年以来,已累计下达省级以上财政资金超31亿元。7月,《福建省开展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方案》出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践行节约,营造绿色风尚。截至目前,福建累计培育省级能效“领跑者”46家、国家级10家,湄洲岛零碳岛屿发展案例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福州、龙岩入选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垃圾分类工作保持全国前列……崇尚生态文明,正在福建蔚然成风。

“构建山海协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格局。”在《关于加快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行动方案》中,这成为首要任务,也是福建发展的矢志追求。守绿换金,生态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做好海的文章

“蓝色疆场”活力奔涌

2024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25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超21%。兼具海峡区位优势与海洋资源禀赋,坐拥“一带两核六湾多岛”的黄金版图,福建最大的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也在海洋。

做好海的文章,一年来,福建劈波斩浪,经略海洋。福州、厦门两大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双龙共舞”态势,海洋经济增加值、海洋科技贡献率等关键指标稳居全国前列,“蓝色引擎”动能澎湃,“蓝色疆场”活力奔涌。

勇当“海上粮仓”先锋。全省控近推远发展3000余片海上牧场,共有深远海养殖装备25台套、深水大网箱超6000口,总体规模领跑全国。53家省级以上原良种场、50个创新优势团队同心协力,先后选育22个国审新品种、近百个高产抗逆优良新品系,稳坐全国海水种业“头把交椅”。构建覆盖即食食品、预制菜、生物制品等多元产品体系,全省水产品加工规模超120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构筑“海上智造”高地。福清兴化湾,全球最大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等“大国重器”不断涌现。江阴港城,崛起全球最大烷烃一体化生产基地。全国吨位最大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首航南极生产,全球首个漂浮式“风光渔”融合平台“开渔”,建成全球最大深海微生物菌种库、全国最大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在全国率先实现离岸30公里内海域5G网络覆盖……多项“第一”在福建诞生。

引领开放融合前沿。加快建设福马产业合作园、东山国家渔业产业园,深化两岸水产技术与产业协同。全球合作持续扩围,福州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通关运行。“丝路海运”航线网络增至148条,覆盖全球48个国家、150个港口,联盟成员超360家。与马耳他、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开展海洋产业合作,福建“蓝色经济”扬帆出海。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福建坚定走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既彰显了向海图强的实践成效,也直面提质升级的现实考题。

让产业结构更优,厚植新质生产力。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新赛道,积极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继续推动“数字福建”建设,在全国首倡建设“空天陆海潜”五域一体化大融合“海上福建”总平台,前瞻规划建设零碳岛屿、海洋能开发、海洋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全域海岸线美丽渔村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让科技创新更活,解决短板弱项。持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场项目对接活动,实施海洋渔业“八个专项行动计划”,促成24个院士团队来闽对接,签约落地30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560亿元。依托“洪流计划”,构建新型海洋科创联合体,强化科技创新协同,累计建成省部级以上海洋创新平台120个,其中国家级8个。

让改革力度更大,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更加高效集约。福州创新养殖海权“三权分置”“两证联动”改革,农村集体养殖海域使用权流转交易额达31.03亿元。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设立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交易量达21万吨,已占到全国蓝碳市场的80%。

金融活水不断润泽,福州、厦门设立海洋产业基金,福州市在榕银行涉海授信余额达到779亿元。全省遴选100多家后备企业,加快海洋领域上市企业培育步伐。

全省首次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与采矿权“两权合一”公开出让,全省首宗海域使用权出让“交海即交证”项目落地……高效用海、深化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迈入深水区。

把“瓶颈”变成“突破口”,引领海洋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福建正书写着经济与生态双向奔赴的蓝色传奇。

绿意绵延,潮涌澎湃,山海共鸣,激荡出奋进强音。从山海馈赠中走来,福建既守护着生态底色,更让蓝色动能在涛声中澎湃,不断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