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翔安区新圩镇农户郭防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 在福建省委文明办发布的2025年第一次“福建好人榜”中,他上榜了“诚实守信好人”。
省委文明办评价:扎根乡野三十载,郭防始终以“种菜如做人,半点假不得”为信条,坚守“种安全菜、卖良心菜”初心,转型绿色有机种植,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用诚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同时践行“一人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才是真富”的承诺,带动百余户村民增收致富,并形成“诚实守信”的乡风民风,用实际行动诠释诚实守信的价值。昨天,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郭防坚定走绿色有机种植之路。
坚持“种安全菜、卖良心菜” 走绿色有机种植之路
走进郭防位于翔安区新圩镇面前埔的庄家宝蔬菜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翠绿的地瓜叶长满田头, 沉甸甸的木瓜挂满枝头,几位农户正忙着采摘、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见到郭防时,他正蹲在菜地里,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每天到菜地里转一转,看看蔬菜的长势,检查一下是否有病虫害,这已经成为我三十年来的习惯了。”郭防笑着对记者说。
谈及为何始终坚守“种安全菜、卖良心菜”的初心,郭防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他们常说‘做人要讲良心,做事要讲诚信’。刚开始种菜的时候,我就想着,老百姓每天都要吃蔬菜,要是蔬菜不安全,那就是害了人。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坚决不使用违禁农药和化肥,宁愿产量低一点,也要保证蔬菜的品质。”
郭防回忆:最初几年,由于拒绝使用化肥和农药,他的蔬菜产量低、卖相不佳,几乎血本无归。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动摇过 “种安全菜、卖良心菜” 的信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郭防的坚持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大概在十年前,有一位老顾客跟我说,吃了我种的蔬菜,感觉肠胃舒服多了,还把我的蔬菜推荐给了身边的朋友。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我的蔬菜,订单也慢慢多了起来。”郭防告诉记者,看到自己种的安全蔬菜受到大家的欢迎,他更加坚定了走绿色有机种植之路的决心。
用鱼汤防治红蜘蛛 蔬菜“喝豆浆”长大
为了进一步提升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郭防开始着手转型绿色有机种植,并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
“转型绿色有机种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我们不仅要对土壤进行改良,选用优质的种子,还要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来防治病虫害。” 郭防介绍说,土壤就像一个母亲的子宫,只有土壤管理好了,她才能孕育出健康的蔬菜。“种出好菜的不只是我,主要是我的土壤,还有土壤里的益生菌。”他笑着说。
五六年前,郭防从台湾一些专家那里学到了许多有机肥和防虫剂的制作方法。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用鱼汤防治红蜘蛛。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而且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相反鱼汤中的营养成分还能促进植物生长。
这些创新方法避免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确保了蔬菜的无公害特性。此外,五年前,他还引进了一套有机肥发酵系统和施肥系统,经过发酵的豆浆肥料,通过加压机输送至三公里内的所有蔬菜基地,这套系统每天可生产约8吨有机肥,可满足300亩蔬菜基地的灌溉需求。每次向别人介绍起这套系统,他就自豪地说,“我们的蔬菜都是‘喝豆浆’长大的。”
与此同时,郭防还建立了全链条追溯体系。“每一批蔬菜从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到采摘、分拣、销售,我们都会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并给每一批蔬菜贴上专属的追溯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清楚地了解到蔬菜的种植过程、检测报告等信息,让大家吃得放心。”
郭防的蔬菜因此通过了多项有机认证。如今,他们的蔬菜每天都进入元初等厦门各大生鲜超市,被端上市民餐桌。
郭防坚守“种安全菜、卖良心菜”初心。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诚实守信”深入人心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郭防始终没有忘记身边的乡亲们。“我是土生土长的新圩镇人,以前看着乡亲们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我一直想着,要是能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就好了。” 郭防说,他深知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才是真富” 的道理,开始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蔬菜种植。
在郭防的带动下,庄家宝合作社的有机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50亩扩大到300多亩,带动了新圩,乃至同安、安溪等周边村庄的10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现在我们的蔬菜不仅在厦门本地很受欢迎,还远销到泉州等周边城市,成为了一张‘特色名片’。” 郭防自豪地说。
更重要的是,在郭防的影响下,“诚实守信” 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形成了良好的乡风民风。“现在村里的村民不管是种菜还是做其他生意,都讲究诚信,大家都知道,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才能把生意做好。” 郭防说。
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问郭防,获得2025年 “福建好人榜”的“诚实守信好人” 荣誉后,有什么新的打算?郭防笑着说:“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接下来,我会继续坚守‘种菜如做人,半点假不得’的信条,养好土壤,进一步提升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增收致富,让‘诚实守信’的精神在乡野间继续传承下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文/图 厦门晚报记者 戴舒静 通讯员 蔡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