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厦门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非遗已成为厦门文旅市场的“吸睛密码”。图为国庆中秋假期,市民游客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游玩。(记者 陈立新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邬秀君 王元晖)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俄罗斯游客奥尔加打卡了鼓浪屿各类音乐会,她被鼓浪屿的艺术氛围所感染,也被琴岛的音乐文化底蕴所折服。在参观完管风琴博物馆以及八卦楼后,她更是为厦门精心修缮保护以及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点赞。这背后是厦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的一个成功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福建、厦门考察时指出,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一年来,厦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持续在弘扬红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上下功夫。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彰显了文化在推进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强劲动能。
活化利用 发挥革命文物教育功能
国庆中秋假期,市民吴成桂的儿子小浩迷上了抖音上一部名为《未署名的黎明》的微短剧。这部微短剧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出品,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拍摄的厦门首个红色微短剧。“孩子通过这部红色微短剧,了解了很多革命历史。”吴成桂说。
拍摄微短剧,只是厦门弘扬红色文化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厦门文旅部门积极梳理厦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促进博物馆思政课与学校教育需求融合,创新推出“文物里的青春叙事”项目,通过短视频、情景剧、流动展览、主题实践、数字研学等形式,构建线上线下结合、馆校联动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将历史转化为生动叙事,弘扬红色文化,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
厦门还注重发挥革命文物展览展示作用,以此铸魂育人。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厦门策划推出抗日联展,其中厦门市博物馆“厦门抗战风云暨英烈事迹展”、陈嘉庚纪念馆“烽火侨心——陈嘉庚与南侨机工”展览、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烽火弦歌,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历史档案展”等,以文物、影像、图片等珍贵史料,展现全民抗战的恢弘篇章,有力弘扬了红色文化。
此外,厦门积极发挥红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催化剂作用,今年还推出十条红色旅游线路,串联起多个承载厚重历史的点位,让市民游客在旅游打卡中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多措并举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时隔十年再次来到鼓浪屿,陕西游客蒯世鹏异常兴奋,他参观了修缮好的八卦楼,并在这里感受了从“诺曼·比尔”管风琴弹奏出的“来自天堂”的美妙声音。“看到鼓浪屿上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得这么好,作为外地游客由衷为当地政府点赞。”蒯世鹏说。
对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璀璨明珠的鼓浪屿,厦门始终进行全方位保护。为加强对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去年来,厦门还陆续完成鼓浪屿博爱医院旧址、四落大厝、英国领事公馆旧址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
除了鼓浪屿,厦门也不遗余力加强对全市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厦门文旅部门多措并举,努力让这些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为积极争取嘉庚教育遗产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去年,厦门完成《厦门市嘉庚教育遗产保护办法》编制,并于去年10月21日正式施行。去年12月31日,嘉庚教育遗产正式列入申遗预备名单。
文物安全底线必须筑牢。去年来,厦门全面实施文物建筑、历史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检查全市文物建筑、历史建筑1594处,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1791项。
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更多力量的加入。由厦门开发的“厦门文物管家”平台,通过“文物守护认领”志愿服务模式,吸引995名注册志愿者认领不可移动文物1900多处,常态化巡查15万多人次。今年,“厦门文物管家”还获评第十一届全国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宣传展示活动十佳案例。
文旅融合 好风景转化为新动能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厦门21家A级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2.37%,头部OTA(在线旅行社)平台大数据显示,厦门还跻身海外游客中国游“过中秋”热门城市前五名。众多游客游览了园博苑、鼓浪屿等热门景区。
剖析假期厦门文旅的亮眼成绩单,这些吸引“流量”和“留量”的点位,都与特色文化活动紧密相关。非遗已成为厦门文旅市场的“吸睛密码”,闽南童谣、漆线雕、南音、高甲戏、土笋冻、博饼等特色非遗冲上热搜,其中厦门传统的博饼文化也让2025年中国厦门中秋旅游嘉年华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仅中山路打卡点互动人数就超70万人次。
围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目标,一年来,厦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探索文化资源与现代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路径,文化和旅游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逐步提升。
除了得天独厚的山海景观,如今,随着“文博+旅游”“非遗+旅游”掀起的“非遗热”“文博热”和“民俗热”,厦门旅游还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色。而在“音乐+旅游”“演艺+旅游”“影视+文旅”做优做强的过程中,厦门也成为国内公认的“天然摄影棚”和热门影视打卡地。
厦门文化旅游业正朝着全市又一支柱产业迈进。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2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11.03亿元;2025年来依然保持火热发展态势,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面对新的机遇,厦门将努力把好风景转化为新动能,书写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