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近年来,从“文明微课堂”启智“未来星”,到“敬老服务团”点亮“夕阳红”;从奔波街坊的“文明劝导员”,到投身小巷的“城市美容师”,文明实践正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融入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器”。
文明实践是思想引领的“传声筒”。文明实践不仅是一方阵地、一个平台,更应是开展理论宣讲的“移动课堂”。基层群众理解政策往往需要“接地气”的表达,这恰需要文明实践来进行“翻译”“转录”,例如组建“方言宣讲队”“好人宣讲团”等队伍,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百姓听得懂的“土味情话”。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板凳议事会”“田间微课堂”等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面对面”“零距离”的传播方式,将移风易俗、生态保护等理念融入日常对话,不仅有助于破解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更能让文明实践成为凝聚共识的纽带。
文明实践是民生服务的“暖心剂”。文明实践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比如,关爱老人、关心儿童、社区治理等社会需求,正需要文明实践力量的介入。因此,可聚焦“一老一小”,打造“助餐服务+健康体检”“四点半课堂+假期托管”等特色项目,让服务精准对接需求。不仅如此,还可以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功能,定期定点推出互动游戏、手工体验等老少咸宜的趣味性活动,让老人收获快乐,让孩子得到成长,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切实成为社区的乐园。
文明实践是社会风尚的“孵化器”。文明实践的深层价值在于培育文明风尚,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可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蔚然成风。例如,推行“文明积分制”,将服务时长兑换为生活用品或公共服务便利,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设立“最美志愿者”“星级志愿者”评选,通过荣誉表彰树立榜样,形成“人人争做文明模范”的社会氛围。同时,要聚焦打造金牌项目,推出“爱心茶摊”等特色项目,以可复制、可持续的模式扩大影响力。此外,还可开设“文明实践云平台”,打通“线上征集、线下服务”新渠道,让文明实践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供给”。
文明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大合唱”。文明实践正担当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文明建设中。从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到普通群众主动加入,从青年学生热血奉献到银发群体倾情相助,相信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将化作文明的雨露,让精神文明建设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结出累累硕果。(涵江区委文明办 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