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秋日午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星溪乡念山厝角自然村,千亩梯田在夕阳的映照下泛起金色的涟漪,层层叠叠的田埂宛如五线谱般延展。错落的土墙黛瓦之间,新改造的咖啡屋与模仿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供销社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在此交织,绘就一幅独特的乡村画卷。
这个曾因青壮年外流而沉寂的村落,如今已成为热门打卡地。这一改变,始于今年2月星溪乡启动的念山村厝角自然村提升工程。(10月8日 中新社福建)
当千年梯田在秋日夕阳下泛起“金色的涟漪”,当模仿上世纪风格的供销社与时尚的咖啡屋在土墙黛瓦间相映成趣,福建南平厝角自然村的这幅“乡村画卷”,远不止是视觉上的诗意。它更像一个生动的隐喻,揭示了文明在时间洪流中传承、对话与创新的深层脉络,奏响了一曲古老农耕文明与现代商业文明和谐共生的新乐章。
这片被当地人巧妙比喻为“五线谱”的梯田,本身就是一部镌刻在大地上的农业文明史诗。它是先民们顺应自然、改造生存环境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每一道田埂,不仅是土地的边界,更是世代农民与自然对话的印记,承载着厚重的农耕记忆与乡土情感。这是文明的根基,是“乡愁”的物质载体。
而咖啡屋、复古供销社等新业态的兴起,则代表了另一种文明形态——都市的、商业的、注重体验与情感连接的现代文明。它们的“邂逅”并非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对话。这场对话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用现代性去覆盖或取代传统,而是以一种谦逊和创意的方式,为传统空间注入了新的功能与活力。咖啡的香气没有驱散稻禾的芬芳,反而让更多都市人愿意驻足,去聆听这片土地古老的心跳;复古供销社唤起的不仅是怀旧情绪,更是在新的消费语境下,对过往生活方式的一种价值重估与情感链接。
从文明的维度看,厝角村的实践,正是一种“活态传承”的典范。文明的延续,从来不是将过去制成标本封存在博物馆里,而是让其融入当代生活,在持续的“被使用”和“被需要”中焕发生机。当梯田不仅是产粮的土地,更成为审美、旅游和心灵栖息的场所;当老房子不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节点,传统便真正地“活”了起来。这种业态之“热”,本质上是文明内在生命力的“热”,是传统资源在现代社会被成功“转译”和价值再发现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为当下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乡村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思路。在现代化浪潮中,许多乡村曾面临凋敝与身份迷失的困境,仿佛传统与现代化是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厝角村的探索告诉我们,文明的前进道路可以是融合与再创造。它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农耕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实现了双向奔赴:乡村获得了新的经济动能与人口吸引力,城市居民则找到了精神上的“栖息地”与文化上的“根”。
最终,厝角村的梯田“五线谱”上,谱写的已不仅是稻禾的生长轮回,更是一曲文明交融的协奏曲。它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文明,既懂得深情回望来路,也勇于拥抱未来。在传统与现代的美丽邂逅中,乡村不再是停滞的符号,而成为了一个不断生成新意义、充满希望的热土。这或许正是我们时代所呼唤的、一种更具韧性、更富人情味的文明发展路径。(福州文明网 楼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