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9月26日,2025年厦门“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湖里区围里社区东围创意市集举行。 记者 陈理杰 摄
跨界融合“潮”起来,扎根社区谋新篇。9月26日下午,厦门市湖里区围里社区东围创意市集人声鼎沸、热闹非凡,2025年厦门“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此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海西晨报社承办,围里社区居委会、中建四局东南分局、厦门联发(集团)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协办,通过潮流化设计、沉浸式体验与跨界融合创新,让非遗“破圈出道”,更以“扎根社区、服务社区”为核心,推动非遗从文化展示走向社区创新发展的深度实践,为社区注入全新文化活力。
传统非遗与现代潮流碰撞
启动仪式现场,一场场非遗与现代艺术跨界融合的表演轮番上演,让社区居民近距离感受非遗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结。国潮醒狮与激昂鼓舞同台亮相,尽显闽南人敢拼会赢的精气神;传统高甲戏与动感街舞快闪秀创意融合,让古老戏曲焕发出年轻活力;由林宸、李婕、闫含等青年组成的“南音琴韵”乐队带来融合音乐会《直入花园》,续写非遗传承新篇;黄月娇木偶戏剧团献上“木偶三绝”表演,引得观众拍手叫绝。
除了精彩的舞台表演,现场的非遗市集同样人气高涨。20余项厦门特色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涉及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社区居民、周边游客近距离观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
此外,现场设置了“AI非遗变装”互动装置,从白发老人到可爱孩童都跃跃欲试。体验完“南音服饰变装”的居民张阿姨笑着说:“对着屏幕一点就能穿上非遗服饰,还能保存照片,这种新鲜玩法让我也赶了回时髦。”
百名“非遗推广大使”集结
据主办方介绍,2025年厦门“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1月底,重点打造2个“非遗+旅游”示范社区与6个非遗工坊。通过提炼可复制的运营模式、活动组织经验与资源整合方法,活动不仅致力于让非遗“活”起来,而且注重让非遗“扎”下去,使其成为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社区治理创新层面,活动持续推动各区非遗资源共享、活动互补,让优质非遗资源惠及更多社区,促进社区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社区经济与就业方面,活动推动“非遗+旅游”示范社区的商户融入非遗体验业态,带动非遗文创产品销售及旅游消费,为社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大非遗工坊在非遗保护、带动就业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既传承了非遗技艺,又助力社区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双赢。
为扩大传播覆盖面,活动还特别发起“非遗推广大使”招募计划,邀请100名本地旅游KOL、自媒体人、旅游从业者、小记者及厦门拍客等组建专属推广团队。这些推广大使将用镜头记录非遗故事,通过微博、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主流社交平台发布内容,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社区、了解非遗,为社区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打造非遗赋能社区样板
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集散地,厦门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自2023年启动“非遗在社区・百社计划”以来,厦门已实现从“非遗进社区”到“非遗在社区”的理念升级:2023年集中开展153场社区示范活动,累计近50万人次参与现场活动,线上关注转发量达数百万次;2024年30个示范点联合社区非遗传习中心开展200余场非遗活动,进一步推动非遗回归民间、扎根社区、融入生活。
2025年恰逢《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施行五周年,本次厦门“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既是对闽南文化保护工作的深化,也是一次系统性、创新性的非遗活化行动,更是以非遗为抓手推动社区全面发展的重要实践。
主办方表示,期待通过新颖的活动形式和精准的宣传策略,吸引超百万社区居民及游客参与,进一步提升“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希望通过非遗扎根社区,让社区在文化、治理、经济等多方面实现创新发展,打造“非遗赋能社区”的厦门样板。(厦门文明网 海西晨报记者 叶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