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当国庆的喜庆遇上中秋的团圆,双节叠加的美好假期,为大众出行提供了多样选择。或是踏上回家的旅程与亲人团聚,或是怀揣对诗与远方的向往,拥抱壮丽山河。无论是哪一种选择,文明出行的观念都要时刻牢记在心。
文明出行是展现国民素养的“窗口”。出行中的一言一行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是整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海南三亚亚龙湾海滩上,游客主动将垃圾装入随身垃圾袋,离开时投入分类垃圾桶,使海滩始终保持整洁。这份举手之劳的背后,是刻在细节里的文明自觉,也让文明本身成为了海滩上比风景更动人的亮色。反观过往,个别游客在国外景区高声喧哗、随手丢弃杂物,不仅打破了他乡的宁静,更让“中国游客”的形象蒙尘。一正一反间足以见得,文明是旅途最好的名片,唯有带着文明出行,才能让每一段旅程都满溢尊重与美好。
文明出行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基石”。社会公共秩序的维系,依赖于每个人的文明意识。车站里人潮涌动,景区内游客云集,道路上车水马龙——这些人流密集的场景,都是公共秩序的考验场。若人人漠视规则,插队、拥挤、喧哗便会肆意蔓延,不仅会打乱出行节奏,更会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让假期的愉悦大打折扣。2023年国庆期间,杭州西湖景区实行“预约入园+分时段游览”的科学安排,游客自觉按预约时间排队游览,即使客流量大,也未出现大面积拥堵。这得益于景区设立的规则秩序,但更离不开游客的文明自觉。文明出行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隐形抓手,唯有人人践行,才能让出行更顺畅、社会更和谐。
文明出行是守护生态与文化资源的“防线”。生态、文化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而大众心中的文明意识,正是体现对生态、文化资源的一种珍视与爱护。在山西云冈石窟,游客们自觉遵守“禁止跨越护栏”“关闭相机闪光灯”的规定,无人触碰斑驳的壁画,无人惊扰庄严的佛像,让千年前的艺术瑰宝得以完好留存。这看似简单的不越界,实则是对文化资源的珍视,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当下的文物与生态,更是为后代留住了看见这份美好的权利。因此,文明出行是守护瑰宝的“底线”,唯有守住这条线,才能让生态常青、文脉永续。
双节将至,带着文明出行,收获的不只是沿途的风景,还有举手投足间传递的善意与温暖。若每个人心中都以文明为标尺,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文明理念,那么文明出行的每一步都是在为节日添彩。这个双节,当人们带着文明出发,风景与文明便会在途中自然相融,交织成一段段温暖而美好的假期记忆。(鼓楼区委文明办 李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