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东南网9月24日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黄飞鹏)今年来,秀屿区创新实施“数字建档、修缮保护、教育转化”三位一体的系统性保护模式,推动红色历史资源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围绕数字建档,成立“红色档案”收集工作小组,通过实地勘测、走访亲历者后代、查阅历史文献等方式,精准确认9处抗战遗址,征集包括武器装备、烈士书信在内的327件珍贵文物,完成147名抗战英烈档案的抢救性修复。同时,运用高清扫描、3D建模等技术,建立红色文化数据库,将文物外观特征、历史背景等信息转化为数字资源,为文物保护与利用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聚焦修缮保护,将抗战文物修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强化资金与技术保障。累计投入近400万元,在文物保护专家全程指导下,完成革命文物珠江联络站旧址和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的修缮工程,对3处濒危抗战遗址实施抢救性修复。同时,推进秀屿区烈士纪念园等烈士纪念设施不动产办证工作,明确土地权属和管护责任,助力红色文物在新时代持续传承、绽放光芒。
着眼教育转化,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与精神内涵。通过开展“红色故事征集”活动,整理还原《南日岛血战》等18个革命故事。整合9处抗战遗址与两大纪念场所,打造“抗战遗址探访”“英烈精神传承”“战地文化体验”3条主题研学线路。同时,针对不同受众设计特色内容:面向党员干部,侧重党性教育,设置“走一段红色路线、祭一次革命先烈、听一堂现场党课”等环节;面向青少年,融入模拟战地通信、制作抗战主题手账等互动体验项目。截至目前,已开展“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爱国精神”主题活动35场次,吸引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企业职工等2000余人次参与。
下一步,该区将推出红色文化线上展厅,开发抗战主题文创产品,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让抗战文物承载的精神力量得到有效延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