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漳州
漳州:文化传承善作善成,文明城市行稳致远
//wmf.fjsen.com  2025-09-25 来源:漳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漳州市深植“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理念,以“以文铸魂、以文润城、以文化人”为路径,积极守正创新,不断改进创建举措,持续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以文铸魂强底蕴

一方面,打造闽南文化高地。扎实推动漳州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和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保护工作,出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漳州实施方案》,颁布《漳州古城保护条例》等,在全省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保护古城,构建市、县(区)两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居民商家等共同参与的古城保护责任体系,严格保护古城传统街巷格局、整体风貌、自然景观。并以项目为支撑、品牌为引领、创新为驱动,持续推动实施圣杯屿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博物馆、漳州古城非遗特色街区、闽南语记忆馆、迁台记忆馆、闽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基金等50个重点项目,深耕培育“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漳州闽南文化周”、世界闽南戏剧周、开漳圣王文化节、关帝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曲同调·两岸好声音”海峡两岸大型闽南语曲艺文化交流等闽南文化特色品牌活动,培育“小木偶大世界”“土楼非遗民俗”“高山族舞蹈”等特色志愿宣讲队,服务闽南文化保护传承,多举措努力提高对外“音量”、扩大社会影响,助力闽南文化交流与传播更好“入岛、出海、闯世界”。

另一方面,探索文化传承新路。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盘活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建立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现有布袋木偶戏、芗剧、漳浦剪纸等国家级非遗名录17项。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谱系等体系,公布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50人,出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绩效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培育老中青传承人梯队。改造提升漳州古城的古厝、老街、院落等老化空间,打造“闽南小剧场”等,将非遗元素融入都市生活,在漳州古城植入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常态化开展布袋木偶戏、歌仔戏、锦歌等沉浸式演艺。创新土楼活化利用模式,按照最大限度保留古厝古建筑历史信息、保证安全的原则,引入社会资本,通过空间再造植入研学、游憩、民宿展示等业态,打造“非遗一条街”,创新非遗商店“前厂后店”模式,让游客在“前厂”互动体验非遗技艺,商家在“后店”展示、销售非遗商品,让古老技艺在现代都市“活灵活现”,在提升居住品质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

以文润城惠民生

法治赋能城市文明。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持续构建价值引领、实践养成、全域覆盖的工作体系,强化向上向善道德风尚,漳州市印发《2025年漳州市城市文明提升行动方案》,出台《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城市公共停车管理规定》《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市文明养犬若干规定》等地方性法规,从日常生活中群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入手,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养犬、文明上网等为重要内容,培育“公共生活好习惯”,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为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线下线上创建为民。在线下,依托漳州精神文明建设平台智能分析,定期选取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如文明养犬、工地施工等),漳州市委文明办会同城管、住建、公安等部门,以“小切口”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民生领域问题,加快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在线上,打造漳州精神文明建设平台,群众通过“文明漳州”微信公众号“随手拍”反映问题,平台接收问题事件后,及时分派至有关部门或县区,限期完成整改,其中,普通环境卫生问题需在24小时内完成,较为复杂的市政问题7个工作日内完成,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来,文明“随手拍”系统共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4000余件。

以文化人增活力

价值引领弘扬新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推动红色资源活态化,深入挖掘漳州市红色遗址遗迹、红色文物背后蕴藏的红色故事,大力弘扬中国女排精神和谷文昌、“漳州110”等先进事迹,设立漳州四贤馆,创办漳州闽南书院,激活城市精神基因。还印发《中共漳州市委文明办关于做好推荐参评“中国好人”“福建好人”有关事项的工作提示》,创新道德典范评选表彰管理,建立健全网上培育选树机制,依托“文明漳州”“漳州通”、漳州精神文明建设平台,常态化开展“我推荐、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建立“好人储备库”,拓宽一线评选渠道,主动从生产工作一线中发现典型,并编印《德耀漳州》一书,收录全国、省、市级道德模范共计145人(组),历年获评“中国好人”“福建好人”称号的共计240人(组)。组织召开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荐评选工作业务推进会,形成上下联动工作合力。

创新汇聚文明力量。以芗剧、相声、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说理说事说法,组织“百名新时代宣讲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走进田间地头,用接地气、有生气的大众话语,将“大道理”变成“小故事”。还创新打造“漳州·文明之声”网评栏,突破传统说教方式,以“小窗口传递大文明”为核心理念,聚焦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三项中心工作,结合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婚丧嫁娶、节庆习俗、文明礼仪等民生高频场景,具象化为时长1分钟左右的网络评论短视频,截至目前,“漳州·文明之声”按照每周2期的频次已发布47期,累计播放量达24万人次,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达8.4万人次。(漳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