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清晨与黄昏的街道上,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中国城市流动的血脉,便捷、经济、高效的特点使其成为千万市民的出行选择。然而,随着数量激增,安全问题也逐渐浮现——超速行驶、违规载人、闯红灯、飞线充电等乱象,不仅威胁骑行者自身安全,也影响公共安全秩序。如何实现电动自行车安全出行,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城市治理考题。
安全骑行的核心在于“人”的自觉。部分骑行者交通意识淡薄,认为电动自行车操作灵活,便可无视规则。殊不知,每一次闯红灯、每一次逆行,都是在风险边缘试探。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事故中,因违反交通规则导致的比例居高不下。安全不是交规的约束,而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位骑行者都应当树立“规则守护生命,意识引领出行”的理念,佩戴安全头盔,遵守交通信号,不抢占机动车道,不酒后骑行。
安全骑行的基础在于“车”的可靠。市场上仍存在部分改装车、超标车,这些车辆速度过快、制动性能差,犹如隐形的马路杀手。消费者购买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产品,不私自改装电机、电池,不拆除限速装置。定期检查刹车、轮胎、灯光等关键部件,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此外,电池安全尤为关键,应避免过度充电、飞线充电,使用原装充电设备,从源头上防范火灾风险。
安全骑行的保障在于“管”的到位。交管部门需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查处超速、闯红灯等行为,同时完善非机动车道规划,设立清晰的标识与隔离设施,为骑行者提供安全、通畅的道路环境。社区和单位可增设集中充电桩,解决“充电难”问题,减少安全隐患。
安全骑行的提升在于“技”的赋能。鼓励研发智能安全头盔、车辆超速预警系统、电子车牌等新技术,通过智能化手段降低事故风险。例如,通过APP提醒骑行者车速过快、电量不足,或通过电子围栏技术限制校园、小区内的行驶速度。
电动自行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安全出行需要每一位骑行者的自觉遵守,生产商的质量把关,以及管理者的智慧规划。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电动自行车成为城市中一道安全、便捷、文明的流动风景线。(漳州文明网 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苏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