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福州
期待更多文明实践讲习为群众“赋能充电”
//wmf.fjsen.com  2025-09-16 来源:福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文明实践讲习所正逐渐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村民们带来知识、技能与文明风尚。德化县浔中镇仙境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所便是一个生动的范例,它宛如一座“赋能充电站”,照亮了乡村发展之路。我们应从中汲取经验,推动更多文明实践讲习为村民“赋能充电”。(9月12日 文明风)

筑牢阵地,打造村民“精神家园”。走进讲习所,四大功能区布局合理,充满生活气息。理论宣讲区配备多媒体设备和座椅,随时迎接村民“听课”;文化展示区陈列着德化陶瓷和民俗旧物,传承着本土文脉;便民服务区提供政策咨询、家电维修预约等服务,贴心周到;休闲阅读区藏有3000余册各类书籍,成为村民“充电学习”的好去处。例如,72岁的陈秀莲,以前闲暇时只能坐在门口发呆,如今在讲习所里有读不完的健康养生书,每天都来报到。工作人员还贴心地准备了老花镜、放大镜,让村民感受到家的温暖。为了扩大服务范围,讲习所设立了“流动讲习点”,将课堂延伸到村民小组院落、文化广场和田间地头。其他乡村的文明实践讲习所也应借鉴这种做法,坚持“阵地共建、资源共享”理念,打造村民家门口的精神家园,让村民愿意走进来、留下来。

汇聚智慧,实现服务精准到位。一支优秀的志愿服务队是文明实践讲习所持续运转的核心动力。仙境村巧妙地借助“本土人才+外部力量”,组建了35人的志愿服务队伍,精准对接村民需求。本土能人率先“登台”,党员干部、退休教师、道德模范、陶瓷艺人、种养殖能手等化身讲师,用方言讲政策、用案例传技能。陶瓷艺人手把手教揉泥拉坯,种植能手在田间分享种植技巧,让村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外部智囊随后“补位”,德化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定期派专家骨干进村,开展政策解读、健康讲座、非遗传承等专题活动。从辨别诈骗短信到申报惠农补贴,从陶瓷非遗的保护与创新到家庭急救小技巧,既拓宽了村民的视野,又提升了服务的专业性,如此多样化的活动让讲习所“人气爆棚”,让服务更加精准地满足村民的需求。

促进蝶变,推动文明与振兴同频共振。无疑,文明实践讲习所的持续深耕,能让乡村悄然发生蝶变。在仙境村,村民参与学习和活动的热情明显提高,陈规陋习得到遏制,“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带动村风民风持续向好,村民矛盾纠纷事件同比下降20%。通过政策宣传与民意收集的良性互动,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度不断提升,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的村民同比增长35%,“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另外,文化赋能也为产业增添了活力。依托讲习所的柴烧文化传承活动,村内新增3家柴烧手工作坊,带动10余名村民就业;柴烧文化旅游悄然兴起,吸引了众多游客。其他乡村的文明实践讲习所应注重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的结合,通过提升村民素质、改善村风民风、推动文化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期待更多的文明实践讲习为村民“赋能充电”,乡村大地上必定更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福州文明网 苍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