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福州
古厝新生 见证更多文明新力量
//wmf.fjsen.com  2025-09-12 来源:福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9月6日,安溪县长夏书院里墨香弥漫,30名中小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提笔运墨,学习花鸟与山水国画。这门由龙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的公益课程,成为孩子们接触传统笔墨丹青的窗口,也是安溪县依托宗祠古厝建设基层文化阵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抵乡村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安溪县创新推出“宗祠(古厝)书院”建设模式,首批推进8个试点书院,构建优质文化直抵基层新载体。(9月8日 福建日报)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厝是凝固的诗行,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文化的脉络。当传统遇见现代,古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新力量。以安溪为例,其创新探索“宗祠书院”模式,让古厝新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文化润乡的美好画卷。

古厝新生,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望与传承。古厝作为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安溪的古厝历经岁月沧桑,每一块青砖、每一片黛瓦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通过“宗祠(古厝)书院”建设模式,这些古厝被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在长夏书院里,30名中小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习花鸟与山水国画,传统笔墨丹青在这里得以传承。孩子们在古厝的氛围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古老的技艺,这不仅是对绘画技能的培养,更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他们成为了文化的接力者,将传统文化的火种传递下去。古厝就像一座文化宝库,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保存并传播,让后人能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铭记民族的根脉。

古厝新生,是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抵基层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安溪的“宗祠(古厝)书院”建设模式正是响应这一号召的生动实践。以往,优质文化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乡村地区的文化供给相对匮乏。而如今,依托宗祠古厝建设基层文化阵地,让优质文化资源走进乡村。这些书院成为了乡村文化的新地标,公益课程在这里开展,为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和知识的大门。专业教师的指导,让乡村孩子能够接触到与城市孩子同等水平的文化教育。这种模式打破了城乡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格局,让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促进了城乡文化的均衡发展,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

古厝新生,是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尝试。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安溪在“宗祠(古厝)书院”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公益课程,将专业教师、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汇聚起来,共同为古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当地的村民也积极参与到古厝的保护和利用中来,他们成为了古厝文化的宣传者和守护者。这种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建设合力。社会力量的加入不仅为古厝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更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路,推动古厝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

古厝新生,见证更多文明的新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古厝保护和利用的新模式,让更多的古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古厝的新生将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文化繁荣、精神富足的美好未来。(福州文明网 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