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福州 > 鼓楼区
暖“新”驿站:务实服务里的城市温度
//wmf.fjsen.com  2025-09-10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福州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路径,以新时代“堡垒工程”为抓手,通过建立“协调机制+组织体系”的覆盖模式,围绕“一链条一特色一品牌”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漳州出台关心关爱网约车司机群体若干措施,在主城区打造16处暖“新”食堂、开办3期新就业群体子女公益暑托班,推出“9.9元优惠用餐”“免费带娃”等具体举措,让暖“新”关怀融入新就业群体三餐四季。(8月5日 人民网)

随着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类型愈发多元,各地接连出台新规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之际,如雨后春笋般散布于城市角落的暖“新”驿站,正以无声却有力的方式,书写着关于尊严、关怀与连接的现代文明篇章。

在城市街角,时常能见到这样的小小空间:几把椅子、一台饮水机、几处充电插座,再配上热水、急救药箱与简易书架,这便是暖“新”驿站的全部“家当”。虽然外观朴素,却深刻改变着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日常。对他们而言,驿站不仅是奔波途中的临时落脚点,更是城市递来的一份暖心回应,让漂泊的劳动身影有了短暂停靠的港湾。

暖“新”驿站的价值,首先在于精准破解实际痛点,把“小事”办到点子上。这些驿站的出现,并非一纸规划的产物,而是从新就业群体的真实困境中生长出来的。跑单时手机没电、想歇脚却无处可去、渴了难寻一口干净水,这些细碎却迫切的需求,成为驿站功能设计的核心导向。基于这些痛点,驿站的设计尽量“实用”:桌椅、电源、微波炉、热水和药箱,一应俱全。杭州的一处驿站甚至在墙上直接贴出服务清单,简单直白的呈现方式,让劳动者能快速知晓便利,真正做到“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从“够用”到“更好”,随着使用频率的提升,驿站的功能也在升级。有的联合专业力量开展普法讲座,帮助劳动者明晰劳动保障权益;有的对接医院安排定期免费体检,守护奔波者的身体健康;有的引入心理咨询与技能培训,为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赋能。这些“额外”服务,回应的是劳动者对“安心生活、体面工作”的深层需求,让关怀从物质层面延伸至精神与发展层面。

驿站的选址与运营,同样充满“以人为本”的巧思。位置上,优先布局在商圈、社区门口、交通枢纽等新就业群体高频活动区域,确保“顺路就能找到”。深圳甚至开发了小程序,实时显示驿站位置、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对经常奔波在路上的人来说,这种贴心的“可见性”,远比空有数量的站点更有价值。运营层面,“共建共管”模式破解了长期运转难题:社区党群中心、银行、便利店提供空间,政府统筹协调,社会组织与企业注入资源,多方合力既减轻单一主体压力,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成都某驿站设置意见簿,骑手建议的“加装风扇”“增加书籍”等需求被逐一落实,形成“使用者提需求、运营者改服务”的良性循环,让驿站真正“活”起来。

评价暖“新”驿站的成效,关键看“实际受益”而非“数量多少”。南京相关部门通过暗访检查驿站使用率与服务质量,对利用率低的站点及时调整,杜绝“为建而建”的形式主义,确保每一处驿站都能切实发挥作用。这些看似微小的驿站,恰恰是民生工程的生动范本——它无需庞大投资与耀眼形象,却以“小而实”的细节触动人心。驿站外车流不息,驿站内暖意融融,几张桌椅、一壶热水,便支撑起无数奔波者的日常。它没有宏大口号,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座城市的温暖,不在于高楼大厦,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最辛苦的建设者。

未来,暖“新”驿站仍有广阔探索空间。更丰富的服务内容、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将让更多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温度。毕竟,真正的关怀从不在口号里,而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中——让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人都能在城市中找到一份安心与归属感。(鼓楼区委文明办 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