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郑家磊与其他男生一起举起轮椅小伙 来源:荔城在线
近日,北京天安门广场,4个男生托举“轮椅男孩”看升旗的一幕,感动了许多网友,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报道与点赞。4个男生中,有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伙是来自荔城区黄石镇的郑家磊。
8月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在现场观看升旗仪式的郑家磊与3个素不相识的青年默契围拢,稳稳托起坐着轮椅的男孩,帮这名因脑瘫无法站立的男孩圆了看升旗的心愿。这举动感染了周围的观众,人群中传来欢呼声和鼓掌声。网友留言称,“看到了中国青年的担当和正能量。”
托举圆梦:一臂之力暖人心
郑家磊是荔城区麟峰小学的数学老师。今年暑假,他独自来到北京旅游。看升旗时,郑家磊注意到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男孩。原来,这个男孩叫小龙,来自江西上饶,因患脑瘫自幼与轮椅为伴,到天安门广场看一场升旗仪式是他梦寐以求的心愿。
国歌即将奏响,小龙努力地想往前看,但他的视线被人群遮挡,眼中的期待和无助引起了郑家磊的注意。那一刻,郑家磊没有犹豫,招呼了另外3个小伙。“我们一起把他抬起来吧。”在国歌响起时,4个小伙合力托举起轮椅。
被举起来的瞬间,小龙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激动地高唱国歌,目睹国旗冉冉升起,笑容满脸。直到仪式结束后,郑家磊和其他人将轮椅稳稳放下。小龙说:“那一瞬间带来的惊喜可能仅次于双腿能恢复走路。”
8月29日,郑家磊与小龙相约后,前往江西上饶看望他。当天,郑家磊的妈妈起了个大早,去市场购买了南日鲍、对虾、桂圆干等莆田特产,由郑家磊带去小龙家。到了小龙家后,郑家磊与他闲聊,得知他很想看看三清山的风景。郑家磊稍作休整后,就去三清山夜爬,将山上的星空和日出景象分别拍摄下来发给小龙。
“善意是人类最本能的反应。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做同样的事,我只是刚好在小龙旁边。”郑家磊告诉记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用行动搭建更多连接心灵桥梁。当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不要犹豫,伸出你的手,因为你的托举不只是一个人的梦想,更是这个世界的温度。
家风涵养:善良底色自传承
郑家磊的善举并非偶然,而是家风浸润的结果。郑家磊的家庭是黄石镇和平村的星级文明户。在村里,郑家磊一家热心公益受到邻里好评。
郑家磊的父亲是佳通轮胎公司的一名员工,曾资助过村里家庭困难的大学生,也积极参与村里举办的奖教助学活动。郑家磊的母亲平日里乐于助人,乐善好施。
好家风是看得见的行动。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教育下,郑家磊和妹妹踊跃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郑家磊是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22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多次参与支教等校园志愿服务。参加工作后,他参加了莆田市“青春志愿行,春运志愿活动”“把爱带回家,暖冬行动”“青春助家园 共创文明城”等志愿服务。
今年春运期间,郑家磊来到莆田火车站参与志愿服务。在进站口,郑家磊与其他志愿者热情有序地引导乘客进出站,协助搬运行李,提供出行指引,减少拥堵现象,为旅客提供帮助。他们的身影成为火车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郑家磊说,乐于助人其实是一种付出和回报融为一体的志愿行动,付出的是关爱和行动,获得是快乐和满足。
以德育人:善意星火次第传
9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荔城区麟峰小学(木兰分校),见到了郑家磊。“红衣老师,新闻老师……”恰逢课间休息,郑家磊穿过走廊时,学生们开心地与他打招呼,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
郑家磊告诉记者,因为天安门广场的托举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广泛,不少学生和家长都看到视频。学生们就亲切地给他取绰号,还纷纷表示要向老师学习,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9月起,郑家磊担任六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任务。他深知品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将自己在生活中领悟到的善良、坚韧与责任感融入日常教学中。在课堂上,郑家磊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美好品德的传播者。“真正的教育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向上、向善、向光的种子。”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
讲解数学题时,郑家磊会以合作解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的力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意义。他激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善举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从托举轮椅的善意,到三尺讲台的坚守,再到志愿服务的奔走,郑家磊以质朴的行动,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湄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