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事业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纽带,更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使命。我们要珍视“传道、授业、解惑”的非凡情谊,做到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文明薪火永续相传,让“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理想熠熠生辉。
弘扬尊师传统,让文化根脉滋养教育初心。尊师重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无论是“程门立雪”的尊师典故,还是“子贡庐墓”的感恩故事,都表明尊师不仅仅是具现在外的礼节,更是由衷而发的敬重。我们应该从历史厚度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将千百年来尊师重教的精神,一以贯之地播撒在新时代的土壤上。应当积极颂扬教师职业的崇高性,通过“师德楷模”“好老师”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塑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形象,在涵养教师自身职业荣誉感的同时,更让尊师文化扎根青少年心中。同时,还应加强家校联动,引导广大家庭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共同营造尊师重教的家庭氛围。
聚焦实际需求,让制度保障温暖教师心田。教师节的温度,体现在对教师急难愁盼的精准回应。应该积极改善教师职业环境,一方面要完善乡村教师住房、医疗等配套政策,让教师安心从教;另一方面要坚决整治“迎检评比”“填表打卡”等形式主义,或可建立“教师减负清单”,明确教师职责边界,让教师精力回归育人主业。当然,激励机制同样不可或缺。要积极推动“精神+物质”双重激励,尤其是对长期扎根基层的教师给予政策倾斜,如设立“优秀乡村教师”专项奖金等扎实举措,切实让实干者得实惠,从制度层面深层构建关爱教师的“保障网”。
涵养文明风尚,让尊师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尊师重教不能止于节日,而应成为全社会恒久的文明自觉。学生要常怀诚敬之心,见到师长主动问好、课堂专注聆听、作业认真完成,并鼓励通过书写“感恩信”等方式,让尊师重教从口号走向行动。学校要积极通过“新教师入职宣誓”“老教师荣休仪式”等活动强化职业荣誉感,或可建立“教师荣誉墙”,展示优秀教师的育人故事,让尊师文化可感可触。社会各界则可以借助新媒体讲好“教师故事”,如制作“老师的一天”微纪录片、开设“师道”专栏,展现教师平凡中的伟大,在全社会层面上掀起尊师重教的热潮。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尊师绝非形式化的礼节,而是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崇敬、是对教育初心的继承和发扬。古之圣贤立说,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纲,今之文明演进,更需以尊师精神厚植教育根基。当历史的指针拨向新时代,尊师重教的传统必然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民族复兴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涵江区委文明办 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