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建瓯市小桥镇“幸福里”社区老人们的幸福生活。建瓯市小桥镇 供图
文明风9月9日讯 近日,笔者走进建瓯市小桥镇“幸福里”社区,但见老人们有的三三两两闲聊着,有的凝神低头做手工,一幅岁月静好的幸福画面跃然眼前,文明乡风与幸福生活相得益彰。
正在捻纸灯笼骨架的左小英今年79岁,原来住在小桥镇龙峰村,2014年老伴就去世了,孩子们也都外出打工,于2024年3月1日入住“幸福里”社区。
“从村里到镇里有10公里,从山脚到我家有100多个石阶,全村地势最高的就是我家了,而且还是地质灾害点,房子外墙三四年前就塌了。”左小英说,“住在‘幸福里’,比住在自家好太多了。现在我还在零工就业点做纸灯笼,一个月能挣几百元。”
今年75岁的曾木兰,原住在小桥镇大丘村铁场自然村。2023年12月底,因老屋失火,曾木兰夫妇面临无家可归的境地。村委会了解情况后,立刻为其申报入住“幸福里”。经征询意见、实地探访、入村调查、审核材料等环节,曾木兰夫妇于去年正月初八入住“幸福里”社区。
如今,曾木兰夫妇在“幸福里”的家有32平方米,月租金每平方米3.5元,有独立卫生间、公共厨房、卧室,电视机、热水器都是社区配的,自己还添置了洗衣机。“我19岁嫁到铁场村,56年了,把老伴的12个弟弟妹妹都养大了,什么苦没吃过?没想到,老了还能享清福!”曾木兰感慨地说。
建瓯市地处闽北山区,农村地域广阔、村落分散,再加上人口外流严重,留守、独居老人众多,他们有的行动不便,有的生活不便,有的还存在住房安全问题。建瓯市领导对此十分关切,积极谋划在小桥镇推动“幸福里”开放型养老社区试点建设。经过反复勘察,建瓯市选址闲置的小桥镇敬老院,通过改建的方式,仅用3个月时间就建设了14套老年公寓,并配套建有公共厨房、幸福菜园、零工就业点、老人活动场所等,采取试住3个月的方式进行试点,首期即入住14户23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幸福里”不仅解决老人们的居住问题,更致力于营造“邻里互助、老有所为”的文明乡风。“拎包入住”“幸福里”的老人都有自理能力,能够独立煮饭、洗衣、种菜等。为了帮助老人们增加经济来源,小桥镇还帮忙联系了糊灯笼、捡茶叶等简单的手工活,为有意愿增收的老人提供就业岗位。
“小桥镇是在南平市第一个挂牌‘幸福里’社区的,被冠以‘1.0版本’供各地学习。”小桥镇民政办主任黄善旺说,“幸福里”一期项目完工投用后,小桥镇启动了二期项目建设,共建设公寓31套,目前已入住26户40人。当前,两期项目已基本住满,解决5个偏远村、“空心村”的整村搬迁问题,三期项目建设正在谋划中。
“集中式、社区化养老,有效破解有限的养老公共服务资源难以覆盖偏远山村的问题。目前,‘幸福里’社区通过租、换、售三种入住模式,重点解决了偏远村、‘空心村’的留守、独居老人养老难题。”建瓯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小桥镇党委书记叶瑱说,“幸福里”社区是建瓯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创新农村养老模式的重要举措。在集镇所在地、邻近卫生院的区域建设互助型养老社区,弘扬了尊老、爱老、互助、自强的文明风尚,实现了农村老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养老新愿景。(建瓯市委文明办 魏诗琦 葛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