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漳州
漳州:多元融合,谱写闽南文化传承华章
//wmf.fjsen.com  2025-09-08 来源:闽南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漳州市以建设闽南文化交流中心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以及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在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以及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步实现闽南文化从“留下来”到“活起来”再到“火起来”。

守护文化根脉:既要“留下来”,更要“传下去”

漳州通过完善一系列文物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手段,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法治进程,使文物工作政策支撑更加坚实,顶层设计更加有力。建立市、县、乡镇、村四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网络、建设市级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立历史文化遗产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体制机制,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南靖模式”,将包括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非遗民俗等类型的文化遗产都纳入保护范围,推动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加快构建大保护格局。积极开展圣杯屿水下考古,加强月港“海丝”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利用。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培养后继人才。推动闽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在全社会涵养保护传承闽南文化的浓厚氛围。

创新文化表达:既要“活起来”,更要“潮起来”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漳州着力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活化利用。坚持文化惠民,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打响非遗圩日品牌活动,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漳州非遗的魅力。协助拍摄中央电视台专题片《文脉春秋》《寻古中国》《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等节目,开设“花样漳州文旅直播间”,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漳州文化遗产,不断扩大漳州的文化影响力。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土楼活化利用,如将漳州境内7座“非世遗”土楼进行修缮再利用,并赴法举办《福建土楼 活化利用》专题展览。推动土楼文化“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漳州篇章,持续扩大漳州国际“朋友圈”。

深化文旅融合:既要“火起来”,更要“走出去”

近年来,漳州市积极做好“田园都市、文化名城”品牌宣传,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精彩”。南靖县官洋村成功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成为福建省首个获此殊荣的旅游乡村;东山县南门湾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长泰区马洋溪旅游度假区、东山岛滨海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漳州古城荣获省数字文旅应用场景示范案例。进一步拓展“漳州闽南文化周”品牌,推动闽南文化“入岛出海闯世界”。如2024年底,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以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旅游年”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小木偶,大外交”等活动,携布袋木偶戏《巴黎圣母院》赴法,参加“中法美丽乡村行”活动,主动争取将闽南文化融入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祖地优势,注重挖掘和整合涉台资源,着力打造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开漳圣王文化节、保生大帝文化节等具有漳州特色的海峡两岸交流品牌,开展寻根谒祖、族谱对接等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有力促进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积极推动关圣文化史迹、月港“海丝”遗迹等联合申遗,大力倡导闽南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漳州市将持续建设展示闽南文化的重要平台,持续扩大闽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闽南日报 漳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