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9月1日上午9时许,一场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在永宁镇子英村李子芳纪念馆前举行。在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福建省道德模范、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党员等先进模范代表的带领下,石狮市银江华侨学校师生代表与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向革命英烈李子芳致敬。
这场由石狮市多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开学第一课”,在各界先进模范代表的引领下,师生代表与各行各业人士共同缅怀华侨英烈李子芳,众人被李子芳烈士舍弃海外优渥生活、毅然回国抗战、在皖南事变中坚贞不屈的英雄事迹所感染。“以先烈精神激励自己!”学生代表杨锟的感言,表明这堂课已将爱国奉献、英勇无畏的红色基因通过可感可触的方式,浸润到学生心田。
这仅是石狮红色教育实践的一个缩影。从“当强国少年传红色火炬”系列活动中学生成为宣讲主角,到卢厝村将革命文化与狮阵非遗融合,成立狮阵党支部推动文化入校园、上央视,石狮市正通过深耕本土资源、创新形式载体、汇聚榜样力量,让红色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放眼全国,面对如何连接历史与当下,让伟大抗战精神与红色文化真正走入群众心间这一课题,很多地方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科技赋能正打破时空界限:上海推出“数字一大·初心之旅”VR项目,让参与者“置身”中共一大会场;中共四大纪念馆的VR系统则让红色文物资源“活”起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结合VR还原战斗场景。艺术与叙事创新增强了感染力:吉林的“薪火吉林红”宣讲会运用情景舞蹈、时空对话、历史音频重现等多元形式,让红色故事从“静态讲述”变为“动态呈现”;佳木斯富锦市通过主题公园与情景化宣讲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这些实践极大地消解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红色教育从“泛泛而谈”变为“身临其境”,也为红色资源注入更多鲜活的“青春表达”,让红色文化引起更多青年人的共鸣。
值得关注的是,当我们创新红色叙事的同时,红色资源的功能也在不断延伸,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仅从石狮的实践来看,卢厝村积极发展“红色+绿色”文旅产业,子英村则利用纪念馆屋顶建设光伏电站,打造集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农庄。这些实践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从“开学第一课”到VR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项目,各地实践共同书写着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答卷,昭示着红色文化必须在创新中传承、在融合中发展。它需要新形式来承载、需要科技赋能、需要资源整合、需要青春表达,也需要与地域发展同频共振。唯有这样,才能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更强生命力,让那些曾闪耀于烽火岁月的璀璨光芒,照亮每个奋斗者的前行之路。(中共石狮市委宣传部 李芳怡 石狮日报 小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