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近年来,诏安县白洋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机制,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耕厚植 筑牢文明实践的坚实基座
白洋乡突破传统室内空间布局思维,以“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为原则,依托玉楼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通过“三融三促”模式实现阵地升级。将党建学习基地与家风家训馆、爱国教育长廊有机融合,打造“一廊两馆三广场”立体空间布局。开发“家风故事会”“红色记忆展”等特色课程,将《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与本地乡贤事迹相结合。运用“理论宣讲+情景剧”“理论宣讲+非遗表演”等创新模式,组建“贤达宣讲团”“银发宣讲队”等特色队伍,让理论宣讲更具感染力。
建立“三级示范创建”机制,包括乡级示范所、村级示范站、网格示范点,在全面实现“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打造了玉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并组织各村书记现场观摩,每月开展“一月一比拼”活动,设置“阵地建设、活动创新、服务实效”三大评比维度,促进文明实践所(站)全面建设提升。依托“七位一体”功能平台,即理论宣讲室、市民教育室、文化活动室、科普宣传室、体育健身室等,实现“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全域覆盖。
实施“三化三提升”工程,构建“视觉+听觉+体验”多维宣传矩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村规民约、优秀家风家训、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为主题,开发“方言快板讲理论”“非遗木偶演政策”等特色节目。形成“阵地全覆盖、活动全参与、服务全链条”的文明实践格局,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学理论、强思想,真正实现“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诏安白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
众木成林 汇聚志愿服务的温暖力量
激活志愿力量,绘就乡村文明新图景。立足白洋乡实际,以“8+N”志愿服务体系为抓手,组建了由党员干部带头、贤达能人参与、村民自愿加入的“田埂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建立“周行动、月计划、季总结”工作机制,每月初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群发布“文明实践月历”,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环境整治、留守人员关爱等特色服务。目前白洋乡玉楼村文明实践志愿者数量达195人,今年累计开展“助农秋收”“端午送粽”“重阳敬老”等主题活动30场次,服务群众超千人次,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乡村新风尚。
创新理论传播,奏响田间地头强音。组建“青年讲师”“红色巾帼”两支特色宣讲队,把理论宣讲搬到古榕树下、晒谷场上。紧扣农时农事,在春耕备耕时开展“科技下乡助丰收”宣讲,在端午节期间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利用“世界读书日”组织“农家书屋读经典”活动。通过“方言土话+典型案例”的宣讲方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化作“苞谷话”稻谷言”,持续掀起学习大热潮,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入脑入心。
展望未来,白洋乡将持续深化“文明实践+乡村振兴”融合模式,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为“聚民心、暖人心、铸同心”的基层阵地。下一步,白洋乡将紧紧依托志愿活动开展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效,动员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让文明实践之花在乡村田野绽放,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诏安县委文明办 白洋乡沈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