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村民们在“移风易俗主题公园”。水口镇 供图
清晨,山间云雾缭绕,德化县水口镇集镇街巷里却早已涌动着文明的气息:广场上村民伴着南音传唱新风,议事厅里邻里围坐化解纠纷,积分超市中志愿者用劳动兑换生活用品……近年来,水口镇以“党建+文明实践”为抓手,深耕移风易俗、厚植文明根基,让千年瓷都的乡土间,绽放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活力的文明之花。
破陋习:主题公园立标杆,红白事里见新风
“以前办场婚宴要花十几万,现在简单摆几桌,省下的钱给孩子创业,心里更踏实!”走进水口镇村场村“移风易俗主题公园”,村民陈大妈指着“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宣传栏,道出了大伙的心声。
水口镇巧思盘活闲置资源,将村场村石柱角落的文化广场升级打造为“移风易俗主题公园”,自2025年6月建成以来,已成为传播文明理念的“主阵地”,举办了3场“文明婚丧礼俗”宣讲活动,吸引超500人次参与,图文并茂的展板将“红白事操办标准”“彩礼上限规定”清晰呈现,志愿者定期在这里开展政策解读。如今,村场村红白事平均费用从过去的5万元降至2万元,降幅达60%,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现象彻底退出村民生活,“办酒不铺张、孝老爱亲浓”的新风尚,随着公园的晨钟暮鼓,融入家家户户的日常。
水口镇将文明理念融入南音、山歌等非遗。水口镇 供图
润民心:南音唱透文明理,积分兑出好风尚
“直入花园内,花开香又美,婚宴从简办,亲情更绵长……”在水口镇文化活动中心,本土南音传承人林阿婆带领团队,正用悠扬的闽南古乐演绎改编版《直入花园》。今年以来,水口镇以“移风易俗传文明 殡葬改革树新风”为主题,将文明理念融入南音、山歌等非遗,开展“非遗传新风”巡演16场,覆盖全镇16个村。
“用咱闽南人听得懂的乡音讲道理,比硬邦邦的规定管用多了!”湖坂村村民黄大妈说,过去村里办丧事要摆“流水席”、请乐队,现在通过南音传唱“厚养薄葬”,不少老人主动提前立下“简办丧事”的遗嘱。除了文化浸润,水口镇还创新推出“文明积分超市”机制: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孝老爱亲等文明实践,可累计积分兑换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上月我帮邻居照顾生病老人,换了两袋洗衣粉!”村民黄大伯的话,道出了积分制度带来的满满获得感。
如今,全镇16个村均修订了“接地气”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累计化解邻里纠纷50余起。从“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文明实践正成为水口百姓的自觉行动。
向未来:党建引领聚合力,文明之花满闽山
站在石牛山观景台俯瞰,水口镇的文明画卷正不断延展:集镇主干道“文明新风宣传栏”成为一道亮眼的文明风景线,村级邻里议事厅定期收集民生诉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景区和田间地头……下一步,水口镇将持续深化“党建+文明实践”模式,重点打造三大工程:
一是“非遗+文明”传承工程,挖掘德化瓷雕、闽南童谣等文化资源,创作更多传递文明理念的文艺作品;二是“数字文明”赋能工程,开发“五福水口”小程序等线上平台,实现积分查询、兑换“一键操作”;三是“文明结对”共建工程,与县城社区、企业结对,开展文明经验交流、资源互助活动。
从石牛山下的康养小镇,到千年瓷都的游览胜地,水口镇正以不懈的努力,让文明新风如山间清泉般,滋养更多百姓心田,为“文明福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基层力量。(东南网记者 林婕 通讯员 林奕龙 张贵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