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漳州 > 东山县
“留白、织补、通透”共筑城市美好家园
//wmf.fjsen.com  2025-09-01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日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因此,共筑城市美好家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下大力气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让城市托举起更美好的生活。

规划要“留白”,为城市未来预留生长空间。城市规划是展现城市生命力的关键策略,科学的规划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避免无序扩张导致的交通拥堵、生态破坏等“城市病”,特别是预留城市规划弹性空间既为产业升级、人口流动提供容器,又能保护历史文脉与自然基底。因此,城市规划必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城市视为有机生命体进行系统性规划,立足城市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人口特征等基础条件,开展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城市发展现状。在规划过程中,既要满足当前发展需求,更要着眼未来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需要,为城市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要围绕优化建立现代化城市体系,突出城市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统筹协调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城镇建设和交通网络等要素,科学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通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实现城市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建设要“织补”,为城市肌理缝合各类要素。城市建设“织补”是提升城市品质的核心手段,其重要性在于既能保留历史文脉,避免大拆大建的文化断层,又能激活闲置空间,优化公共服务网络;既能通过小微改造提升街区活力,又能协调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这种精细化“织补”模式以最小干预获取最大效益,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增强居民归属感,最终形成功能复合、韧性可持续的城市。因此,城市建设要兼顾基础设施完善与人文温度营造,运用大数据筛查城市发展“痛点”和“断点”,通过采用“针灸疗法”实施有机更新,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将零散空间转化为街心花园,依托综合管廊建设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要注重城市文脉延续,在旧城改造中保留历史记忆,采用“镶牙式”修复手法活化历史街区,保留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使城市发展既有现代活力又具文化厚度。

治理要“通透”,为城市运转打通脉络梗阻。城市作为人口、资源、产业的核心载体,其是否高效运转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社会和谐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65%,城市病问题凸显,需要通过精细化治理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均等痛点。因此,城市治理要强化系统思维与精细化管理,以绣花功夫梳理城市运行“毛细血管”,从群众天天有感的身边事入手,在交通疏导、垃圾分类、停车管理、社区养老、幼儿抚育等民生领域持续发力,关注弱势群体的急难愁盼,让治理成效可感可知。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导向,以数字赋能为创新驱动,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构建住建、城管、公安、司法等多部门联动机制,通过定期会商推动矛盾化解,促进资源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既要避免技术应用带来的治理温度降低,又要防范多元共治演变为责任分散,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东山县 黄艺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