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漳州 > 诏安县
诏安:城乡并进 美美与共
//wmf.fjsen.com  2025-08-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璀璨丹诏 黄甘泉 摄

东南网8月29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杨宇煌)

作为我省“南大门”,漳州市诏安县立足区位优势,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畅通要素流动,做强县域经济,深耕乡风文明,持续绘就美美与共的城乡融合新画卷。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26元,同比增长6.5%,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30元,同比增长6.7%。

当前,诏安正处于全面转型升级、战略机遇叠加的关键时期。诏安县委书记李亚容表示,将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立足诏安资源禀赋,持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山海兴县、文旅名县、富美新城”,有效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推动区域布局协调、产业结构优化、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加快建设新兴工贸港口城市,为全省、全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贡献诏安力量。

培优做强县域经济

在诏安县西山农场,阳光洒在千亩虾池上,数万块光伏板排列整齐,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光伏板下,南美白对虾欢快畅游。作为我省首个并网且全容量投运的柔性支架渔光互补示范项目,大唐集团诏安西山44MW、1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创新采用柔性支架技术,通过“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立体开发模式,实现清洁能源开发与生态渔业养殖的双赢。项目预计年均发电24572万千瓦时,每年节约标煤7.41万吨。

在诏安四都镇龟山山腰上,一座座肉牛养殖钢铁大棚拔地而起。这是诏安南方肉牛集散中心项目之一,总投资4.75亿元的肉牛育肥场(一期)项目,计划建设9个单元,设计暂存肉牛1.31万头。目前项目已完工并有4家企业签约入驻5个单元。

此外,诏安还规划了肉牛集散核心区、肉牛屠宰加工与冷链物流配送区、牛副产品再利用加工区、饲草料生产加工区、生物有机肥加工区,将构建从育肥、屠宰、冷链配送到餐桌的全链条体系。南方肉牛集散中心建成后,预计年交易量将突破60万头,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达165亿元。

唱响“山海经”协奏“共富曲”。地处闽粤交界处的诏安,拥有多区叠加优势,积极抢抓中菲“两国双园”、军民融合发展、区域经济协作等战略机遇,发力交通、能源、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在厦门港诏安港区1号、2号泊位工程项目现场,机械轰鸣,工人正抢抓晴好天气,加快项目部、预制场站、混凝土拌和站建设,为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做好准备。该项目作为省重点项目,拟建3.5万吨级通用泊位2个,设计年货物通过能力310万吨。

一子落地,满盘皆活。诏安坚持“一盘棋”规划,立足港区建设,统筹推进漳汕高铁诏安段及南站、沈海高速扩容、疏港公路、港口铁路专用线以及铁路综合物流基地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物流集散中心、闽粤经济合作区物流中心等,全力打造漳州南部重要交通物流节点。同时,加快培育粮油肉加工、临港经济等特色产业,为区域发展积蓄新动能。

“通过交通、能源和物流枢纽建设,我们正着力构建‘港口-物流-产业-城市’联动发展的新兴工贸港口城市新格局,让枢纽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和经济增量,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诏安县发改局局长林惠娜说。

市场运作盘活资源

凌晨3点,桥园市场灯火通明,商户们迅速将来自诏安湾的各类海鲜按规格分拣、称重、装车。部分海鲜快速进入县城早市,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另一部分则装入冷链物流车,发往汕头、厦门、福州及浙江等地。

桥园村地处城乡接合部,距离城关不过一桥之隔。上世纪80年代,桥园村抓住机遇,建设了桥园市场,从事海产品、农副产品零售和批发。历经30多年发展,市场面积1.2万平方米,并配套冷冻厂、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村级海产品批发市场。

2023年,为提升市场经营效益,诏安县通过定底价、定年限、定程序、定约束条款及全过程监督的“四定一督”机制,指导桥园村对市场的近200个固定摊位进行规范发包。“以前,市场的经营模式比较粗放,通过统一投招标,确保群众公平竞争。当年年租金收入900多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先的400万元提升到1320万元,成为全县首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千万元的村。”桥园村党委书记林辉生说。

桥园市场不仅成为村集体经济壮大的“聚宝盆”,更直接带动了大部分村民增收致富。“旺季一天可销售5万多元。”11年前,林文乾返乡创业,从事海产品收购和销售。他不仅在市场租赁档口,还通过电商平台将家乡海鲜销往全国。

随着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桥园村加大人居环境整治,修建口袋公园,着力改善民生,村民的医保费全部由村集体资金支付,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今年我们计划投资600多万元,实施改造路灯和污水管网、建设文化中心等民生项目,解决村里活动场所不足、设施老旧等民生痛点。”林辉生说。

桥园市场活力的迸发,正是诏安县将改革的触角深入乡村,盘活沉睡资源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诏安通过“四定一督”机制,以市场化手段打破城乡壁垒,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质增效,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截至目前,诏安督促指导规范发包1043宗,带动村集体增收3.21亿元。

城乡融合,诏安的探索与创新一直在进行。近年来,诏安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二级市场化配置,通过清理整治和规划17.98万亩养殖水域,由国企摘牌、统一办证完成一级市场化配置后,再公开竞标给渔民,进行二级市场化配置。此举既规范了海域养殖,又促进了深远海养殖的发展。目前,已完成44宗海域竞租拍卖,共收取租金1.5亿元;招引6宗约2.5万亩深水养殖项目。

诏安依山傍海,广袤农村蕴藏着丰饶的土地与海域资源。通过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的双轮驱动,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高效融通,为城乡协同发展释放强劲的内生动能。

文明新风遍乡村

步入四都镇西梧村,妈祖文化园内、村道两旁,一幅幅以婚育文化、道德楷模、贤媳孝妇故事为主题的宣传图文生动有趣,随处可见。

西梧村是典型的滨海渔村,10多年来,凭借“初心、爱心、公心、恒心、决心”五心工作法,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从后进村变身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零元增至408万元。

村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不忘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今年7月1日,西梧村第四届表彰大会举办,共表彰道德楷模、贤媳孝妇及文明卫生户19人(户)。此类评选表彰活动,西梧村每三年定期举办一次,推动评优评先常态化,以典型引领带动乡风文明。截至目前,共表彰各类先进80人(户)。

村里成立奖学奖教促进会,对优秀小学教师、中高考优秀学子及博士等进行奖励;举办民俗展演、开蚝擂台赛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修订《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制”,以红黑榜深化乡风文明实践……今年5月,西梧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村里曾民风彪悍,鲜有孩子考上大学。如今我们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娃娃抓起,不仅年年涌现大学生,更有人考入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重点院校,还创造了连续11年‘零上访’的乡村和谐景象。”西梧村党委书记吴志雄说。

共同富裕既体现在物质层面,也彰显于精神层面。诏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文明乡风建设品牌,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与认同感。

文化是滋养精神的沃土,也是提升着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诏安集结理论骨干、文化使者、身边名嘴组建“大理包”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校园课堂、社区广场等场所,通过主题宣讲、电影艺术党课、脱口秀等形式,打造了基层理论传播新标杆。

从产业发展到乡风文明,诏安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共同发展。

南方肉牛集散中心航拍。(资料图片)

西梧村组织准大学生到村家风家训馆学习祖训家规。(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