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福州
一座故居与一座城的文明基因
//wmf.fjsen.com  2025-08-29 来源:福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8月24日,林则徐故居揭幕仪式在榕举行,标志着全部修缮完毕的林则徐故居正式开放。今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政治家、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40周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伟大人格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丰碑,其笔下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则成为故乡福州的城市精神。今年以来,福州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林则徐的活动,其中就包括修缮林则徐故居。(8月25日 东南网)

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历史建筑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载体。林则徐故居作为实体空间,保存着时代的建筑技艺、生活美学与物质文化,是研究清代民居建筑与士大夫生活的活化石。一砖一瓦,一门一窗,无不凝结着先人的智慧与时代的印记。这些物质存在为我们提供了触摸历史的确切感,使抽象的历史叙事变得可感可触。正是通过这些具象的物质遗存,文明得以突破时间的藩篱,实现代际传递。

林则徐的精神遗产尤为珍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仅是福州的城市精神,更是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特质的集中体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这种包容开放的态度具有格外重要的当代价值。林则徐以“开眼看世界”的胸怀,在抵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不忘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种辩证的智慧为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供了永恒启示。故居作为这种精神的物质依托,使抽象价值观有了具象的安放之所,赋予城市精神以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温度。

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普遍性文化困境:在现代化浪潮中,历史记忆正在被稀释,文化认同面临挑战。福州通过修缮林则徐故居,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实质上是在进行一场文化修复工程——修复的不仅是建筑本体,更是城市的历史脉络与集体记忆。这种修复不是简单怀旧,而是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解读与诠释,为现代社会提供文化坐标与精神资源。

文明的生命力在于持续的解释与再创造。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不是将其封存在玻璃柜中,而是要让其融入当代生活,参与价值建构。林则徐故居的开放应当成为一个起点,而非终点。我们需要通过展览设计、教育项目、文化创意等多种形式,激活历史遗产的当代价值,使故居成为培育公民意识、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场域。

当我们漫步在修缮一新的林则徐故居,感受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明的延续。这座建筑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与未来;不仅属于福州,更属于整个中华文明。它无声地诉说着一个道理:真正的文明进步,从来都是在回望中前行,在传承中创新。这正是林则徐故居当代揭幕最深刻的文明意义。(福州文明网 连江县委文明办 楼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