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8月27日晨雾未散,厦门归港渔船的马达声打破海面宁静。开渔十多天后,载着梭子蟹、红娘鱼等的渔船陆续靠岸,新鲜渔获被迅速运往市场与餐饮后厨。随着海鲜供应量足、价格回落,厦门海鲜餐饮市场迎来旺季,各大品牌围绕“本港鲜”发力,以新菜、新服务,满足市民游客的“海鲜胃”。
“开渔后海鲜价格亲民多了!普通本港小杂鱼比之前便宜40%-50%,帝王蟹、东星斑降价30%左右,订单增加了很多。”厦门202特色排档行政总厨蔡金长介绍,开渔后,海鲜品种新增20多个,价格也更亲民,野生本港海鲜常卖断货,“我们坚持‘现点现做+透明定价’,顾客选好海鲜后当场称重报价,做法提前沟通,不少食客就是冲着这新鲜和细致来的。”
厦门海鲜餐饮的烟火气中,文明消费理念悄然渗透。202特色排档里,服务员会根据人数精准建议:“三四个人吃虾蛄,1公斤就够;2个人吃鱼,选半公斤多的正好。”蔡金长坦言,过去顾客常因对海鲜重量不敏感而点过量,如今有了“建议食用人数”,再加上服务员主动提醒“吃不完可免费打包”,店里几乎没有剩菜。
这源于厦门市商务局借开渔季推进的文明餐桌行动。开渔以来,市商务局在海鲜餐饮集中区贴海报、发手册,向商户与食客倡导“适量点餐、剩餐打包”;还倡议餐厅升级服务,推出“按人数荐海鲜重量”“小份海鲜套餐”,比如按用餐人数选海鱼重量,避免浪费;同时鼓励餐厅提供多样料理方式,让食客因喜爱菜品自然光盘,不少餐厅还推出“光盘打卡赠饮料”活动。
从市场文明采购到餐桌光盘打卡,从菜单食用提示到各类节约创意,厦门将文明理念融入海鲜消费细节。当市民捧起“开海第一鲜”,尝到的是海味鲜甜,感受到的是文明温度。这个“美味与文明共生”的场景,正是厦门推动餐饮消费升级的生动注脚。(厦门文明网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