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福州 > 闽侯县
闽侯后福村:以文明为笔,书写新时代“和福”故事
//wmf.fjsen.com  2025-08-25 来源:遇见闽侯 责任编辑:兰楚文

青口镇后福村。林双伟 摄

在闽侯县青口镇,有一个被誉为“青口后花园”的村庄——后福村。从破旧村落到宜居家园,从传统产业到文化IP,这个总人口1100余人的小村庄获评省级森林村庄、省级建设典型村、福州市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福州市乡村振兴四星级村等称号。

文化赋能:

非遗传承与产业融合焕新颜

“我们村的肉燕手艺传了几代人,现在有了博物馆,这门手艺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在后福村肉燕博物馆内,村民刘依伯一边说,一边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展示燕皮制作技艺。

2022年,后福村投入150万元打造这座集文化展示、非遗体验、直播带货于一体的复合空间,让传统肉燕产业焕发新生。同时,通过与北京大学、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后福村将肉燕产业与高校研学深度融合。

沿着沥青铺就的“后福裡厝”村史步行街漫步,立体墙绘、灯光亮化等现代化装饰方式与街角老宅景象相映成趣,呈现出人文、历史、产业等多元素的融合共生。“将破旧民房改造成文化街区,既保留了乡愁又有了看头。”村民刘大姐说。而在移风易俗主题公园中,四和亭、福水长流廊等景观建筑也成为村民日常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

干净整洁的村道。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生态蝶变:

水清岸绿绘就乡村新画卷

后福村之美不仅在文化的传承,更在于对生态的保护。走入村庄,干净整洁的街道、清澈见底的河水,优美的乡村景色在蓝天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靓丽。

“以前这条河水体浑浊,现在能看见鱼虾了!”村民刘依伯指着清澈的梅溪河感慨道。近年来,后福系统推进环境整治,完成安全生态水系治理及污水管网接驳等工程,实施村主干道“白改黑”改造及道路两侧绿化、路灯亮化项目。

“这是由村民个人捐资、今年新建的小桥。”后福村党支部书记刘祥安指着架设于肉燕博物馆后面小溪流上的一座精巧石桥说道。当村民行走在碧水之上,绿柳之侧,正是一副自然与人文之美相融相生的动人画面。同时,青翠草地旁,以“福蕴后福、动见未来”为主题的新运动场也即将投用。

“自从村庄进行环境整治之后,我们的家园水清、河畅,景观优美,大家生活的幸福感提升了,也更有热情投入村庄建设了!”村民小刘告诉记者,在村委会的引导下,他家的庭院也改造成了整洁有序、观赏养眼的“微菜园”。

村民在移风易俗主题公园度过悠闲时光。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文明润心:

移风易俗与志愿服务树新风

“以前村民逢红白喜事便大操大办,现在流程简化了、人情负担也少了。”村民刘大爷说。在移风易俗主题公园,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成员正用方言向村民宣讲新规。刘祥安介绍,后福村以村干部、党员代表、乡贤、退休干部等为主要力量建立了平安巡逻、传统文化、移风易俗等5支志愿服务队,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积极力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几位村民正在农家书屋翻阅书籍,隔壁多功能厅内,几位老人正聚精会神收看电视新闻。“现在没事就来这儿看看书、聊聊天,比在家里打麻将强多了!”村民刘奶奶笑着说。

近年来,后福村还积极开展“文化惠万家•方言传新风”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评话巡演活动、“我们的节日•春节迎春送联”、传统肉燕手工展示、“迎冬至送温暖”爱心慰问、“我们的节日•拗九”敬老送粥等各项文明实践活动,并通过“积分制”引导村民自觉参与村庄管理。

从肉燕飘香的古厝步道到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从志愿红马甲到积分兑换的笑脸,后福村正以文明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和福”故事。(闽侯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遇见闽侯 林奥 邓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