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讲好福建抗战故事
//wmf.fjsen.com  2025-08-15 周琳 徐文锦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东南网8月1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徐文锦)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广大福建儿女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铮铮铁骨奋勇抗战,在八闽大地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近日,省委书记周祖翼在三明永安市调研时,来到复兴堡、国立福建音专旧址和邹韬奋、羊枣事迹主题展及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公园等,探访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重温历史、砥砺初心,并认真了解抗战文物保护利用情况。周祖翼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阐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历史意义,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永安市是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的发布地和集结出发地、当时中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旧址、革命文物,是福建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鉴往事,知来者。请大家跟着记者镜头,共同走进永安,忆往思来、奋勇前行——

复兴堡

位于永安市燕西街道文龙村的复兴堡,大门两侧“光复台湾,振兴中华”的对联格外醒目。这座古朴的百年土堡,承载着两岸同胞并肩抗战的共同记忆。

1943年11月,中国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迁到永安,20多位台籍抗战救亡积极人士在复兴堡内开展光复台湾的活动。“驻地虽只有短短两年,但接收台湾的计划大都在这里制定。”永安市博物馆馆长罗旌灌介绍,同时创办于永安的《台湾研究季刊》,其创刊词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指出“台湾自始至终是中国的领土”。

永安现已保留包括复兴堡在内的36处涉台文化遗址,《永台关系史料汇编》一书也编校完成。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和旧址遗存,已成为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的历史见证,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国立福建音专旧址

“燕溪水,缓缓流,永安城外十分秋。月如钩,钩起心头多少愁……”走进国立福建音专校史馆,一曲《永安之夜》让人沉浸在烽火岁月里。

1940年,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创办于吉山村,因《浔江渔火》而成为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奖的福建籍音乐家蔡继琨任首任校长,两年后改制为国立福建音专,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3所最高音乐学府之一,也是当时永安“地下党员最多的单位”。

抗战时期,国立福建音专积极投身于抗战宣传,创作了《抗战的旗影在飘》《保卫大福建》等优秀音乐作品。他们通过举办音乐会等形式,组织师生到闽、浙、赣、粤以及菲律宾等地巡演,用音乐唤醒民众,开展抗日宣传。

战时的燕江畔,抗战歌声此起彼伏,时而催人奋进,时而令人愁思,延绵不绝。

邹韬奋、羊枣事迹主题展

永安还是杰出新闻出版人邹韬奋的故乡、著名时事评论家羊枣的战斗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走进邹韬奋、羊枣事迹主题展,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再现邹韬奋和羊枣创办进步刊物,以笔作枪、引领思想,为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奋斗不息的光辉事迹。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出生于永安,并在永安启蒙成长。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将书、报、刊集为一体的杰出出版家、政论家、新闻记者,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如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长江韬奋奖”就包含他的名字,以鼓励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他的思想精神。

羊枣,原名杨潮,是国际著名新闻记者、军事评论家和翻译家。他于1944年6月来到永安。在永安期间,他每天阅读大量第一手英文资料,并以成熟的军事政治理论修养,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态势,用犀利文笔作出精辟论述和预测。据不完全统计,他在永安的短短13个月里,撰写发表文章140多篇,70多万字,引导读者正确分析判断、应对时局变化,坚定民众必胜的信心。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公园

1934年,为宣扬抗日救亡主张,吸引和调动国民党军队,策应红军主力长征,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永安小陶镇集结、出发并发布《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历时6个月行程5600多里,血战东南半壁。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作战行动是长征的序曲,有力配合了中央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极大推动了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在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篇章。

在公园中的北上抗日先遣队陈列展厅内,全面展示还原了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福建省、三明苏区的革命历史,突出展示北上抗日先遣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史实细节,都令大家深为感动、深受教育。在与当地抗战历史研究工作者交流中,周祖翼强调,要进一步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讲好福建抗战故事,激励全省人民攻坚克难、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中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