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福清市城头镇黄墩村有2600多口人,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平日里,孩子们跟着父母在外上学,暑假一到,大大小小60个娃就回到村里,托付给老人照看。“我们年纪大了看不住,最怕孩子往河边跑。”为了回应老人们的共同心声,村委临时在会议室办起了镇上第一个暑期托管班,请来镇里的老师、村里放了假的学生当志愿者,一起照看孩子,连隔壁村的老人都带着小孩来“蹭班”。
会议室当教室 孩子越来越多
下午三点,烈日当空。福清市城头镇黄墩村村委大楼前,背着各色书包的小小身影接连闪现,熟门熟路地涌上四楼。推开会议室的门,五十多个孩子挤满了座位,几个小脑袋几乎埋进了作业本里。“真没想到!开班第一天只来了10个娃,这才十来天,就挤满了!”看着满屋的孩子,村党总支书记郑治忠站在门边,嘴角的笑意藏不住。
“我们俩是隔壁村的,60多岁了,真看不住孩子!”李依姆说,她8岁的孙子在家一下午写不了几个字,却特别爱来托管班。为此,老两口甘愿每天开车往返十公里接送,“累是累点,但心踏实了”。
这份安心,源于8月1日黄墩村文明实践站免费托管班的启动——这正响应了村里数十位像李依姆这样的老人的担忧。
回村娃如何过好暑假?郑治忠开始思考,一开始,他们只抱着“看住人”的想法,提出村委会议室上午用,下午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收拾出来,让孩子们有个安全去处。“后来一合计,既然管了,就管好点。”郑治忠说,场地现成,难题是谁来教?7月底,他在村民群里发布了托管班开班的消息,家长们都赞成,没想到连村里的老师都志愿帮忙。
“家长认可娃喜欢 希望年年暑假都办”
“我在城头中心小学教美术,村里邀请我,在课业中穿插手工,也能吸引孩子们。”王老师带来了各式剪纸,连自己即将上小学的儿子也带来“提前感受”;她的同事郑老师,从业28年首次在村子里辅导作业,毫不犹豫答应下来:“回村的孩子多,前临马路后靠河,风险多,作为村民和老师,我义不容辞!”郑老师感慨,不仅本村孩子来了50多个,连邻村老人都带孩子来“蹭班”,会议室里桌子添了一张又一张。
随着孩子增多,3名老师辅导渐显吃力。郑治忠又在村里“搜罗”放了假的大学生和高中生、村干部的子女、准教师、热心村民等当志愿者。其中,15岁的Jay是回乡探亲的香港中学生,“听说缺英语辅导,我正好擅长!”这位“双语志愿者”的加入,及时补上了“短板”,教孩子们也让他成就感满满。如今,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三点到五点半,村委四楼的会议室成了孩子们雷打不动的“据点”。据了解,黄墩村的托管班将运行至8月底。“只要娃们喜欢,家长认可,这个班,年年暑假都办。”郑治忠说,村里还计划后续加入防溺水安全课堂。
福清市城头镇政府相关经办人员表示,黄墩村的实践是镇里首创,具有示范意义。后续将以该村为试点,探索与高校共建模式,引入更多资源,逐步在全镇各村推广。(福清市委文明办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