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福州 > 晋安区
共筑“网络防线”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绿洲”
//wmf.fjsen.com  2025-08-12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因粉丝“互喷”,中学生惨遭网络“开盒”,进而遭受网络欺凌;某短视频博主摆拍“姐弟互殴”剧情,借未成年人牟利……暑假期间,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大幅增加,这进一步加重了家长们的担忧。(8月10日 人民网)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网络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娱乐和社交的重要空间。有害内容更是披上了“伪装”,以更加隐蔽和巧妙的方式突破未成年人心智防线,使得传统治理手段面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不良信息善于隐匿身形,与新兴技术紧密结合。如今,不少不良信息不再明目张胆地呈现,而是以“擦边”等形式变换为“软色情”“软暴力”,试图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试探。有的不良内容还与未成年人喜爱的网络流行文化相结合,以卡牌、动漫等为载体,加以包装美化,让未成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另一方面,新载体、新技术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侵害者深谙未成年人的兴趣点,利用短视频算法精准推送不良亚文化,使得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触到这些有害内容。

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治理手段需要与问题一起“进化”,努力应对新情况、破解新难题。我们不能陷入“出了问题就整治,整治过后又出新问题”的“循环怪圈”,而要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转变、从各主体各自为战到全社会协同共治的转变,建立起长久有效的解决机制。

面对技术这把双刃剑的考验,我们需要构建更精细的防护网。互联网平台作为网络内容的提供者和传播者,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要提升对新型有害内容的识别拦截能力,优化未成年人模式功能,使其真正成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有力屏障。今年4月起,在国家网信办的指导下,移动互联网青少年模式正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初步实现了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应用商店的三方联动,内容池引入权威机构资源并建立分层体系。这一举措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相关经验有待不断总结优化,促进技术防护持续迭代升级。

根治网络乱象,需要激活多元共治的生态系统。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既是对当下问题的精准施策,更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有益尝试。此次专项行动聚焦各类新情况新表现,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为未成年人的暑期网络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整治行动只是一个开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将技术创新、制度完善、社会共治有机结合起来。

在数字浪潮中,需要合力为未成年人筑起坚固的“成长防线”,只有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企业履行责任,家长加强教育,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才能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绿洲”。(晋安区委文明办 李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