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龙岩
革命老区如何“内外兼修”育新风——龙岩市“三管齐下”打造文明乡风新样板
//wmf.fjsen.com  2025-08-09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风8月8日讯 7月23日,龙岩市长汀县宣成乡畲心村举办“女儿回娘家”联谊活动,50余名出嫁女儿带着家人回到娘家共叙亲情。活动巧妙融入抵制高价彩礼的宣传,引发大家强烈共鸣,“回娘家”成了倡导文明婚俗的暖心之举。近年来,龙岩市各级文明办系统以思想引领凝心铸魂、以移风易俗培育新风、以文化赋能涵养乡风,扎实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思想引领 凝心铸魂

7月18日,连城县道德典型“岩讲家”宣讲团成员张开涛在新泉镇“大榕树讲坛”,为新泉镇政府党员干部带去微党课“留下这个‘儿子’”,通过讲述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在新泉整训期间发生的故事,严明党的纪律、助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龙岩市突出思想引领,从汀江两岸的田间地头,到龙津河畔的公园广场,农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就延伸到哪里。

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思想洗礼,龙岩市按照有一条规范标识、有一组参观内容、有一支宣讲队伍、有一批生动故事、有一套介绍材料、有一个管理机制“六个一”标准,打造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等16个新思想学习教育基地;延伸打造古田会议会址、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文明实践特色点,建立“大榕树讲坛”等“没有围墙的文明实践新阵地”527个,绘制“闽西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地图”,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理论宣讲体系,组织2958支理论宣讲队伍,用百姓听得懂的乡音、记得牢的乡语,传递党的声音。

移风易俗 培育新风

日前,一辆挂着红花、贴着喜字的巴士从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集镇驶过,这是一对新人租用的“宝宝巴士”婚车,引得沿途群众纷纷驻足,为其点赞祝福!据了解,自年初“宝宝巴士”婚车投运以来,已经成了新罗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婚车首选,为婚俗改革提供了创新样本。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近年来,龙岩市以治理高额彩礼、殡葬陋习为突破口,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培育城乡文明风尚。

2022年,龙岩市建立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打造集道德教育、典型宣传、文明实践于一体的移风易俗倡导模式,全市党员干部以上率下,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在此基础上,常态化开展基层移风易俗宣传倡导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统筹安排主题宣传及道德教育,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推进基层治理。龙岩市还将移风易俗工作与“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深度融合,推动品牌向下扎根,向乡村覆盖;将移风易俗、文明培育融入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搭建集体婚礼等新风平台,推进6个省级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馆建设,调动各级各部门志愿者力量共同参与,画出移风易俗最大同心圆。

此外,龙岩市在倡导群众移风易俗中,抑扬并举,帮助群众厘清经济账,在引导文明新风的同时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探索规范和引导民俗活动健康开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赋能 涵养乡风

7月9日,龙岩市召开“百家文明单位挂百村”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推进会。会议召开后,全市211家省级及以上文明单位纷纷派出乡村文化特派员前往挂钩村开展调研,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做足功课。

文化是文明的内生动力。近年来,龙岩市持续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实施“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工程,打造龙岩对外展示的闪亮名片;完成“文物一张图”平台建设、出台《龙岩市客家文化保护条例》、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通过验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引领文明乡风建设上焕发活力;开展百姓大舞台、文化志愿服务进基层、戏曲进乡村、博物馆进乡村社教等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之名,吸引群众赴文明之约。

龙岩市提炼打造“红色福”“客家福”“生态福”,推动“福”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传承、创新,为文明乡风建设赋能。红色福,以古田会议会址“福”字窗花为灵感,设计文明龙岩“福多多”城市IP形象,打造红色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孵化“福”文化文明实践项目;客家福,结合客家传统民俗文化,开展“寻福”“开福”“送福”“造福”“享福”行动,建设“大福场”“百福园”“福文化馆”,打造“福”文化特色文明实践基地及“福”村品牌,让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生态福,探索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福”文化有机融合、协同推进,组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伍,以“志愿红”守护“生态绿”。

漫步龙岩大地,新风时时拂面,入眼处处美景,文明乡风为这片19028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龙岩市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