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为切实解决青少年“暑期看护难”问题,霞浦县积极组织动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多方力量,以社区为服务主阵地,开展“我在社区过暑假”系列志愿活动。通过组织一系列集文化传承、科学启蒙、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暑期活动,让孩子们在家门口的文明实践所(站)里,收获了一段充满知识、快乐与成长的夏日时光(8月2日 文明风)
霞浦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组织“我在社区过暑假”系列志愿活动,为青少年打造了充满知识、快乐与成长的夏日天地,生动展现了基层文明实践的强大力量。要让此类活动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各地需做好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的“后半篇文章”。
做好“后半篇文章”,要在文化传承上持续深耕。文化传承构成暑期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精神内核,各类文化非遗课程让青少年充分浸润文化魅力。兴贤社区的书法公益培训班,孩子们从基础学起,在宣纸与墨香中感受汉字风骨与气韵;俊贤社区的绒花手工课、中乘社区的戏曲手工 DIY、万贤社区的非遗剪纸课等,让孩子们触摸传统文化温度;城北社区将家风教育融入日常,把传统文化内涵种进孩子心间。然而,文化传承不能仅停留在暑期的短暂体验。后续应建立长期的文化传承机制,如定期开设文化课程,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长期驻点指导,组建青少年文化传承社团,让孩子们在日常也能持续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如此,才能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薪火相传。
做好“后半篇文章”,要深化社科普及的成效。社科普及课程为青少年打开了认知世界的窗口,东宁社区的科学课让孩子们了解肺部原理,东阳社区的课堂解码古人智慧,松兴社区的暑托班开展科学小实验和安全课程,集贤社区将禁毒教育纳入第一课。但社科普及不能局限于暑期的几堂课。要建立科学普及的长效体系,与学校、科技馆等机构合作,如建立馆校合作基地、开发校本科普课程等具体路径,打造固定的科普基地,定期举办科普讲座、科技竞赛等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探索科学奥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推送科普知识和趣味实验视频,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也能自主学习科学知识。同时,持续关注青少年在科学学习中的需求和兴趣点,不断更新和优化科普内容和形式,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做好“后半篇文章”,要进一步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注重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是文明实践中心暑期活动的核心目标,福海社区的公益暑托班课程丰富贴心,东昇社区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搭建成长平台,俊贤社区的特色课程提升综合能力,松城街道西关社区的亲子阅读增进感情,霞浦县实验小学周晓荣校长激励孩子们奋斗。后续要构建全方位的身心发展支持网络,加强与学校、家庭的沟通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可以建立青少年成长档案,跟踪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帮助孩子们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无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暑期活动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做好“后半篇文章”,将文化传承、社科普及和身心全面发展持续推进,才能让文明实践的成果更加丰硕,为青少年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福州文明网 苍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