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8月6日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汲取源起于南平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成功经验,南平市探索实施文化特派员工作,打造文化创新品牌,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近日,南平市文化特派员经验做法信息,先后在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宣传信息》和省委办公厅主办的《八闽快讯》刊出。
靶向施策,建强基层文化“生力军”
南平市深刻把握科技特派员制度精髓,将组织派遣、精准服务、扎根基层的理念融入文化特派员工作顶层设计,制定《南平市文化特派员“123456”工作机制》《南平市文化特派员工作指引》,明确落实项目经费、工作经费、学习培训、食宿保险等保障措施,确保文化特派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图为6月30日,南平市文化特派员试点工作启动仪式暨动员培训会上,为首批13名南平市文化特派员颁发聘书。郑正华 摄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选派文化特派员95名,覆盖10个县(市、区)的79个乡镇(街道)、93个行政村,深入挖掘各村资源禀赋,策划实施一批富有“南平味”“乡土情”的文化项目,将优质文化资源重点导入文化特派员所在村,努力实现“选派一个人,带动一个团队,助力一个村镇”的乘数效应。
服务落地,激活基层文化“鲜活力”
南平市借鉴“科特派”体系成熟的管理模式,建立“市统筹、县(市、区)负责、乡镇(街道)抓落实”的分级制服务管理制度。由派驻单位、乡镇、村居与文化特派员四方共同协商建立“1+1+N”服务清单(即结对1家文化阵地,牵头完成1个重点项目,开展N项文化服务)。
聚焦资源整合,充分调动并发挥市直各有关单位的优势,征集可用于支持文化特派员开展工作的资源、资金、项目等支持情况36项,让“资源跟着文化特派员进乡村”,打通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
借智借力,绘就文化振兴“新图景”
为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及所在单位的特长优势以及各派驻村的文化特色基础,南平市首批文化特派员坚持“双向选择、精准选派”,优先选聘熟知朱子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人才,优先选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沿线乡村。
南平市委文明办主任吴孔盛到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调研文化特派员工作。汤维明 摄
派出一个人,汇聚八方智。南平市坚持把领导智慧、乡村智慧、专家智慧、乡贤智慧统筹起来,市委宣传部、文明办领导多次调研走访文化特派员派驻村,鼓励基层发挥各系统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发挥一批南平市在外优秀文化人才资源参与文化特派员工作,借力借智共同助力文化特派员工作取得实效。
下一步,南平市将持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深挖底蕴特色、培育基层人才,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专业精准度,推动更多文化人才扎根基层,探索形成可复制的工作模式,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劲动力。(中共南平市委文明办 通讯员 黄琛 吴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