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近年来,闽侯县以“一老一小一新”群体为核心,聚焦老年人、青少年与新就业群体的多元需求,开展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服务。这些浸润着暖意的行动,正悄然绘就民生新图景。如今,银发老人在夕阳下笑靥绽放,青少年在关爱中向阳生长,新闽侯人在城市里找到归属感——民生实事的温度,正化作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在八闽首邑大地上晕染开一幅溢满爱意与希望的幸福长卷。
金色暖老
余晖映初心 温情满桑榆
白沙镇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环境安静,氛围舒适。陈舒凡 摄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城市治理中的重要课题。闽侯县创新构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模式,通过精准化服务、多元化供给,为老年人打开一扇通往幸福晚年的大门。
在甘蔗、荆溪、鸿尾等乡镇(街道),当地政府联合社会组织开设的“长者食堂”,早已成了老人们的暖心据点。每到饭点,食堂里便热闹起来,志愿者们穿梭在餐桌间,忙着打饭、收拾餐具,还会特意挨桌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喜好和健康需求,合理搭配饭菜。“食堂会根据大家的健康状况调整饭菜,真是太贴心了。”陈大爷说。
生活照料贴心,精神文化服务同样周到。老年大学、曲艺传习所“金色年华”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闽剧、山歌等非遗传统文化演出,展现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书画、摄影、乐器等兴趣班更是场场热闹,让老年人在终身学习中充实自己,提升生活品质。
“从餐桌到课堂,从日常照料到精神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志愿服务,让养老服务更有质量、更有温度。”闽侯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扩大服务覆盖面,丰富服务内容,让更多老年人共享幸福晚年。
青色护幼
青春伴成长 希望育未来
科普知识讲座、机器人表演、手工折叠纸船……近日,由闽侯县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福建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博物馆团队主办的“趣味科学 ‘邑’路同行”科普夏令营第一站在滨江社区居委会热闹开营,为闽侯县青少年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
这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在闽侯县的社区、村落里时常上演。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茁壮成长,闽侯县积极推动校地共建,引进高校资源,为乡村孩子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课程。如今,福建理工大学、闽江学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学生志愿服务队等与闽侯社区、中小学紧密合作,让乡村孩子接触到了更广阔的知识世界。
在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闽侯县还用心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走进学校和社区,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社区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站”更成了“心灵港湾”,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倾诉心声,解开成长的困惑。
此外,闽侯县还注重青少年的社会实践和综合素质培养。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研学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进历史文化古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寒暑假期间,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和夏令营活动接连举办,成了孩子们锻炼自我、展示才华的广阔平台。
橙色助新
服务新群体 传递心温度
闽侯县城市驿站。闽侯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供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日益壮大,他们为城市生活添便利,却常被工作强度大、碎片化休息等问题困扰。闽侯县以党建为引领,用贴心服务为这群城市奔跑者送上温暖。
街头巷尾的“暖‘新’驿站”,正是这份关怀的生动注脚。在闽侯县多个乡镇(街道),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空间里,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手机能补电、冷饭能加热,这些琐碎却实在的便利,让驿站成了新就业群体口中“最暖心的港湾”。
从日常所需到家庭牵挂,关爱触角持续延伸。首邑青少年志愿服务中心开展“暖‘心’小课堂”,切实缓解新就业群体育儿压力;国网闽侯县供电公司的“‘E能守护者’新就业群体及其家属关爱”项目,依托供电网格,构建“电力+社区+志愿服务”协同生态,助力提升新就业群体家庭福祉;定期开展的法律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从权益维护、健康守护等维度,为新就业群体织就全方位的关怀网络;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服务等活动,推动其从“城市服务者”转变为“城市共建者”,在双向奔赴中收获稳稳的归属感。(闽侯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遇见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