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漳州 > 诏安县
从“面子美”到“里子实”——五一村获评省级文明村的创建密码
//wmf.fjsen.com  2025-08-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卢丽娟

五一村坐落于漳州市诏安县南诏镇镇政府驻地西南部,下辖3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现有1021户,共5086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42名。近年来,五一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省级文明村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省级文明村”、“诏安县省级乡风文明联系点”,五一村通过强化组织引领、优化人居环境、弘扬文明新风、培育特色文化等举措,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如今,全村正朝着建设“富裕、和谐、文明、宜居”的文明新农村目标稳步迈进。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五一村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核心引领,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主题党日、专题宣讲等形式,组织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创新宣传载体,依托村务公开宣传栏、党建活动室等阵地,开展文艺宣讲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动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南诏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共谱时代华章”主题实践活动

聚焦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五一村积极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村情实际,围绕乡村振兴“争先创优树标杆”建设任务,创新实施“一个市场经营,一排店铺收租”的发展模式。通过完成五一综合市场西南侧铁皮房屋及市场大停车场提升改造项目,市场摊位增加至371个,并严格落实“四定一督”程序规范招租流程,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2023年度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56万元,2024年度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93万元。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五一村始终践行发展为民理念,自2019年起,由村财全额承担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每年重阳节为全村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切实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村民。

注重精神引领,推动素养提升

五一村始终将文明村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系统制订三年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创建目标。利用文化墙和文化宣传栏为载体广泛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依托家风家训馆开展传统美德精神教育。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24场,覆盖群众3000人次;开展文化服务、环境卫生整治、义诊义剪、乡风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112次。投入约40万专项打造“一镇一孝廉”文化品牌,修缮沈氏祠堂,制作家风家训匾额,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共同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配套制定《村民自治章程》、《红白理事会章程》、《道德评议会章程》《禁毒禁赌会章程》等制度,对婚丧简办、村风民俗等作出明确规定。通过公开征求意见、接受村民监督等方式,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了解群众真实想法,融洽干群关系,推进文明乡风健康发展。同时,为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开展“五好家庭、文明户、好媳妇好儿女”评选活动,通过榜样引领带动群众素质提升,让文明新风融入日常、化风成俗。

在沈氏家庙组织开展“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传承非遗强文化自信”志愿服务活动

优化人居环境,打造宜居乡村

在道路建设方面,五一村先后完成了田中央至明宪祖祠前道路硬化、五一综合市场至农贸市场道路改造及排污管道改造等工程,并安装路灯,实施绿化美化。投入147万实施大老湖自然村富美乡村建设改造项目,拓宽路面1364平方米,新建硬化道路1893平方米,绿化面积67平方米,同步完成大老湖自然村榕脚塘77万元改造工程。

在公共服务配套方面,五一村新建幸福院、文化服务中心各1处,打造南苑公园休闲广场,并实施市场三期整体提升改造、阳光路沿街商铺门窗更新、五一综合市场西南侧铁皮房屋及市场大停车场改造等重点项目。创新“党员先锋岗+责任片区”管理模式,划分4个责任区开展环境整治,加大宣传力度,群众知晓率达90%以上。2023年,经过系统改造的五一综合市场荣获市级“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成为展示村容村貌的重要窗口。通过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服务提质双轮驱动,大大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提升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保护历史文化古迹。五一村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村辖区内珍贵文物实施系统性保护。在古树保护方面,对2株树龄超300年的古榕树列入保护登记范围,建立电子身份档案,实施“一树一策”精准管护方案。在古迹修缮方面,重点保护省级文化古庙下庙(百年历史)和县级文保单位南坛功臣庙(始建于1241年,历经1779年、1899年两次重修),确保文物建筑安全。为系统科学保护历史文化古迹,五一村创新实施“三化”保护机制,明确制度化标准,制定专项《古树、古迹和古庙保护管理办法》,明确管护标准;实行数字化管理,建立古树、古迹和古庙等文物电子数据库,实现动态监测;突出责任化落实,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责任管理机制落实到人。

在中山文化广场开展“文明实践过大年 翰墨飘香共迎春”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文明载体,培育文明乡风

深化节日文化内涵。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例如:元宵节灯谜竞猜活动,端午节开设道德文化讲堂,妇女节开展义剪活动等。通过引导教育广大农民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享受成果,不断把文明乡风成果深入人心。完善文化服务阵地,辖区内建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四点钟学校,并组建广场舞队等各类活动团体,通过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丰富干部、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创新打造“福文化”景观建设,在村部楼下设置福字景观,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

拓展文明实践队伍。深化文明实践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政策宣讲等主题活动,普及文明礼仪规范,践行“八不”行为规范,提升文明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典型非法集资案例分析,向广大群众介绍非法集资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常见手段,提高村民的识别能力。同时,开展安全生产及食品安全专题讲座,以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邪教、普法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增强广大村民的法治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诏安县委文明办 沈炜倩)